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七章 窮慣的好處-《問鼎十國》


    第(1/3)頁

    “澶、滑堤狹,無以殺黃河之怒,故漢以來河決多在澶、滑之間。黎陽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與橫垅合,以達于海,則害可息也!”

    羅幼度默念了一句。

    這句話說的是澶州、滑州是黃河中下游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兩岸堤壩抵擋不住黃河之水。

    當從黎陽引流,出滑州汶子山,過金堤,與橫垅匯合,一并東去。

    文中金堤與橫垅指的并不是關隘,而是大壩跟埽。

    金堤大壩位于陽谷縣與范縣交界之處,是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黃河決口,治水專家王景征發(fā)民工數十萬人治河,指揮筑成了左堤和右堤,以防止黃河泛濫,被后人稱為“金堤”。

    現在的金堤大壩指的是位于臨黃的左堤,因為后周顯德三年,黃河已經有北移的跡象。右堤當前只有防汛之功,并沒有阻擋黃河的用處。

    對于治河,羅幼度最近臨陣磨槍,狂補了一些知識。

    這幾天又看了兩百多份關于治水的考卷答桉,也整理出了一些心得。

    華夏人一直都有與天斗的魄力,西漢賈誼在《奏治河三策》中就形成了一套關于治河的理論。

    東漢情況不一樣,黃河經過百年的沖刷,已經成為地上河,疏通的難度很大,王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鑿山阜高地,破除舊河道中的阻水設施,堵絕橫向串溝,修筑千里堤防,疏浚淤塞的汴渠,自上而下對黃河、汴渠進行了治理。

    此舉令得黃河安分了八百年,雖期間每一朝代無可避免地皆有險情,然都在人力可控之內,王景治理之后的黃河基本河道固定,不曾改道。

    直至今日……

    黃河再度不安分起來。

    歷史上宋朝對于黃河的治理極其失敗,他們在黃河改道之后,甚至為了達到軍事目的,不惜違背規(guī)律,將改道的黃河,再次強行改道,將黃河視為阻擋契丹南下的防御工具。

    把關乎民生的母親河已為軍用,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導致黃河于北宋而言,就是為名副其實的害河。

    大多數的文章多是在總結前人的經驗,這個郭河卻提出了一條可行之法。

    羅幼度不免訝異,趕忙找來地圖,對著地圖上的地名,一一對照,頗以為然。

    不過他并不清楚這方法是否可行,但相對于先前的兩百多篇文章,郭河是少見地將具體實施方案寫出來的。

    他耐著性子審閱郭河的其他答桉,除了治水,其他答桉平平無奇,經史文章也是中規(guī)中矩。

    “啊……”

    打了一個哈欠,羅幼度繼續(xù)看余下的考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平舆县| 阿拉尔市| 集安市| 南靖县| 德化县| 崇文区| 巍山| 江达县| 柘城县| 延川县| 兴城市| 旅游| 舞钢市| 滦南县| 金阳县| 安泽县| 禄丰县| 静海县| 壤塘县| 高雄市| 翁牛特旗| 尉氏县| 四平市| 聊城市| 桐柏县| 磐安县| 丹东市| 海兴县| 金秀| 红桥区| 贺兰县| 巧家县| 鹤壁市| 清苑县| 中江县| 即墨市| 大兴区| 洛阳市| 温宿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