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孤注一擲-《問鼎十國》
第(1/3)頁
便在柴克宏驚愕自己回不去的時候,位于池州的陳德誠陷入了左右為難之境。
陳德誠是出生于南唐將門,其父陳誨,人稱陳鐵,年輕時矯捷有勇力,在閩國建州刺史王延政麾下為將領,與林仁肇齊名,是閩國的擎天玉柱。
閩國弱小,江南諸國不敢與之爭鋒,皆因林仁肇、陳誨之故。
只是閩國因政治問題,內部發生了動亂。
南唐這才逮著機會乘機滅閩。
林仁肇不愿出仕南唐,回家打獵為生。而陳誨則歸順了南唐,為南唐屢立戰功,官拜忠義軍節度使,在建州十余年,雄踞一方。
陳德誠年少好學,才兼文武,能打仗能作詩,是江南為數不多的后起之秀。
在后周淮南之戰時,陳德誠也是南唐反擊戰的主力戰將,僅次于朱元、林仁肇,與郭廷謂不相上下。
當年紫金山之戰,朱元投敵,南唐大敗,陳德誠潛水遁走,逃過一劫。
羅幼度奪取江陵之后,掌控長江上游門戶,威脅長江防線。
李景便讓陳德誠擔任池州刺史,以避免林仁肇的水軍順流而下,直接威脅南唐下游的都城金陵。
羅幼度西進蜀中,林仁肇便率領水軍南下,直奔池州,封鎖了池州與金陵的聯系。
“可惡!”
陳德誠一拳打在了案幾上,他一直覺得奇怪,林仁肇為何不取鄂州,不拿江州,直奔池州而來。
身處長江中上游,林仁肇有著上游優勢,他完全可以步步為營。
順著長江而下,將鄂州、江州一一拿下,然后再取自己所在的池州,直接掌控直達金陵的長江防線。
這是北方攻取江南的最佳方式,歷史上無數例證表明,唯有完全掌控長江防線,才能真正的覆滅江南。
林仁肇這反其道而行之,實在是有違用兵之法。
陳德誠并沒有將之視為愚蠢,而是必有緣由。
陳德誠不止一次聽他父親說過林仁肇的本事,這輩子能與林仁肇齊名,是他莫大的榮幸。
一個讓自己父親如此推崇的人,絕非易于之輩。
事實也證明了如此,鄂州、江州都曾因為林仁肇放棄上游優勢,主動出擊,打算擊敗中原水軍。
結果無一例外,皆被林仁肇擊潰。
下游是水戰劣勢,但并不意味著下游必敗。
林仁肇主動放棄上游優勢,必有緣由。
陳德誠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林仁肇是為何掩護長江浮橋。
張雄在長江下游吸引江南水軍,林仁肇則在池州吸引長江中上游的水軍。
這戰時百姓自然不敢入江捕魚,也是因此就在江南的眼皮子底下,中原完成了長江浮橋的嫁接工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丹江口市|
抚州市|
宝兴县|
田阳县|
溆浦县|
襄垣县|
丹江口市|
安平县|
丰顺县|
乌拉特前旗|
白河县|
南安市|
噶尔县|
湖州市|
洪洞县|
营山县|
常州市|
石林|
广元市|
天台县|
永登县|
新河县|
文水县|
磐石市|
桃园县|
右玉县|
宁国市|
丹寨县|
绥阳县|
南靖县|
东台市|
上高县|
克东县|
微山县|
柳江县|
吉安县|
霍邱县|
常山县|
肥乡县|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