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8章 狀元-《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3)頁

    十二月廿二是進士科舉放榜的日子。

    曉色初分之際,長安城中已是車馬喧囂,士庶爭相前往禮部貢院觀看發榜,尤其是當科舉子,更是坊門一開便迫不及待地趕往貢院。

    白屋之士、貧賤之子,都指望著一舉擢第,登為龍門,當真是朝為匹夫,暮為卿相。

    城中高門華族,便是沒有子弟應舉,也都遣了僮仆前去打探消息。

    寧十一郎亦不能免俗,早早便派了僮仆前去探榜。

    按慣例,紅榜張貼在禮部貢院南院東墻,寧十一的書僮到得貢院南院時,東墻外已里三層外三層圍起了人墻,連水都潑不進,哪里擠得進去。

    寧十一特地選了個目力過人的高個僮仆,奈何英雄所見略同,各家都選高個的,撞在一塊兒,便沒了優勢。

    寧家書僮只能干著急,耳邊人聲鼎沸,黜榜的舉子或黯然低泣,或如癡如顛,狂笑不止的有之,破口大罵的亦有之,更有人激憤之下試圖沖進棘柵中撕榜,被披甲執銳的守衛拿住。

    而擢第者則意氣風發、氣定神閑,儼然一派俊彥國士的氣度。

    寧家書僮依稀聽見人群中不時有人議論“寧彥昭”、“寧十一郎”,心怦怦直跳,忙拉住身邊一白衣士子問道:“榜上可有姓寧的郎君?”

    那人與他擠作一堆,自然也不曾看見榜紙,不耐煩道:“我哪里知道。”

    一連問了幾人,都道不知,書僮只得耐著性子一寸寸往前挪。

    好不容易前面的人看夠了離去,半晌之后,總算擠進了幾步。

    寧家書僮使勁踮起腳,從人墻的空隙中張了一眼,只見墻上張貼著大榜紙,榜頭豎黏黃紙四張,粘成長幅,“禮部貢院”四個淡墨大字依稀可辨。

    書僮也知道自家公子的處境,不去看榜首,卻從榜末開始一個個往前看,看到中間仍舊未曾看見自家公子的名姓,正疑惑間,忽聽前面一人道:“萬萬沒想到,狀頭竟是寧十一……”

    書僮以為自己聽岔了,將信將疑地往榜首看去,魁首赫然是“寧彥昭”三個字,他呆了半晌,揉了揉眼睛,驀地如夢初醒,轉頭便往人群外面鉆。

    寧彥昭正在書房中作畫,前去看榜的書僮忽然一陣風般地卷進來。

    寧十一微微蹙了蹙眉。

    那書僮卻是什么也顧不上了,抬袖揩揩臉上的汗,上氣不接下氣道:“小……小郎君……賀……賀喜小郎君……高……高中狀……狀元!”

    寧彥昭一怔,手中的筆一頓,一團墨跡在紙上洇開。

    書僮一瞥,不禁有些惋惜,好好一幅山石菖蒲,毀在最后一筆上。

    寧十一卻不以為意,將筆一撂,站起身,提起袍擺,一貫淡然的臉上難得顯出幾分喜色:“我去稟告祖父!”

    承恩殿中,太子和太子妃正相對而坐用早膳。

    尉遲越手執鎏金銀箸,將一枚櫻桃畢羅夾到沈宜秋盤中,沈宜秋欠身道謝,小口小口地吃了,卻有些心不在焉。

    尉遲越目光微動,她心神不寧已有幾日,方才在校場學騎馬時也不能全神貫注,雖極力掩飾,但太子今非昔比,哪里看不出來她在擔心什么。

    他的妻子記掛別的男子,他心中苦澀,卻又不足為外人道,畢竟沈宜秋并不知道上輩子的事,這一世就是他拆散了她和寧十一的姻緣。

    尉遲越頓時也覺食不甘味,放下銀箸,望著沈宜秋小口啜飲酪漿。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五莲县| 西城区| 铅山县| 治县。| 金溪县| 庆元县| 于都县| 北安市| 河池市| 金湖县| 大埔区| 西贡区| 潮州市| 金坛市| 新疆| 乌拉特后旗| 阿鲁科尔沁旗| 吉木萨尔县| 枞阳县| 贡山| 廉江市| 巴彦淖尔市| 仁布县| 昌吉市| 涞源县| 竹山县| 那曲县| 武安市| 临沂市| 涪陵区| 屏东县| 山西省| 舞钢市| 涟源市| 青川县| 红原县| 开远市| 探索| 宜城市|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