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動怒-《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3)頁
太子妃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侍疾便侍疾,每日三回湯藥,回回挽著袖子端著碗,親手一勺勺喂到郭賢妃的嘴里,賢妃大約是感其孝誠,回回涕淚滂沱、泣不成聲。
太子妃的孝行傳遍了蓬萊宮,闔宮上下交口稱贊,都道郭賢妃好福氣,有太子妃出力,困擾她多年的頑疾看來終于能連根拔除了。
尉遲越自然也聽聞了沈宜秋的所作所為,不由啼笑皆非。
生母罹患頭風多年,他也深受其苦——自打皇帝去了華清宮,她的便宜病有一大半是沖著兒子發作。
奈何他同胞弟弟心硬如鐵,在王府中穩如磐石,郭賢妃區區一陣頭風壓根吹他不動,郭賢妃無法,幾次一來便也不去自討沒趣,只沖著大兒子一個使力。
這回生母把手伸得這樣長,也實在該受點教訓。如今她在太子妃手上吃了個大虧,一年半載怕是不會再發病了。
不過沈宜秋這般毫不留情,他也未免有些澀然——不看僧面看佛面,郭賢妃無論怎么不是,究竟是他生母,沈宜秋這輩子無所顧忌,自是因為不在意他的緣故,她也不怕因此與他生出嫌隙,非但不怕,大約還求之不得。
尉遲越不能真叫生母連喝半年苦藥,何況太子妃在飛霜殿樂不思蜀,東宮仿佛突然空落落的,他夜夜孤枕寒衾,滋味也著實不太好受。
他耐著性子等了三日,翌日清晨,便命黃門備車馬,前往蓬萊宮。
沈宜秋在飛霜殿過得十分愜意,殿中宮人、內侍都明白這位不好惹,都小心翼翼侍奉著,比伺候郭賢妃還無微不至。
她除了每日三頓雷打不動地“侍奉湯藥”,其他時候便在西側殿中,讀讀書,喝喝茶,吃吃菓子,不用在太子跟前裝模作樣,比在承恩殿時還清閑逍遙。
這一日早晨,她照例叫湘娥盯著飛霜殿的宮人煎藥——為免落人話柄,湯藥東宮的人一概不沾手,只在一旁監督,藥材絕不能短斤缺兩,尤其是黃連,更是一銖也不能少。
待藥煎完,她便叫宮人送去郭賢妃的寢堂。
郭賢妃正靠在床上做繡活,遠遠聽見泠泠的環佩聲,心頭一跳,針沒拿穩,一個不小心戳了手指,嫩蔥似的指尖上頓時涌出一顆血珠,宮人余珠兒忙替她用絹帕包扎起來。
沈宜秋繞過屏風,便看見榻邊擱著一只做了一半的云紋綾足衣,邊緣繡了竹節紋,顯是年輕男子的物事。
她一見便知此物是替五皇子做的。尉遲越從小到大幾乎不曾穿過生母親手縫的衣物。
他剛出生那會兒,賢妃年紀小,又一心想著早些養好身子固寵,哪里耐煩照顧孩子,故而尉遲越出生后便是由乳母、宮人帶大的。
長到兩三歲時,他漸漸曉事,想和母親親近,可賢妃忙著與新人爭寵,每日變著法子討好皇帝,哪里顧得上他。
后來尉遲越去了甘露殿,養在張皇后膝下,賢妃雖一力促成此事,可眼見太子孺慕嫡母,又覺這兒子不再屬于她。
五皇子卻是在她身邊長大,眉眼又肖似她,比起偶爾見面的長子,孰輕孰重、孰親孰疏,自是不言而喻。
張皇后自也不會多此一舉,所以尉遲越從小到大的衣物,不是繡坊便是身邊宮人做的。
沈宜秋不禁想起上輩子,她第一次捧出自己親手縫制的貼身衣物,尉遲越眼里一閃而過的光。為了這點光,她不知多少次熬紅雙眼,徹夜替他縫衣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辽阳市|
重庆市|
板桥市|
贵南县|
木里|
盐池县|
湘潭县|
芮城县|
连平县|
鲜城|
昭觉县|
永春县|
龙里县|
衡阳市|
二连浩特市|
武定县|
江津市|
防城港市|
长子县|
抚松县|
高州市|
巧家县|
西盟|
睢宁县|
霞浦县|
金坛市|
桃园县|
丹寨县|
交口县|
安徽省|
枣庄市|
清河县|
衡水市|
高雄县|
昌江|
黄大仙区|
始兴县|
大田县|
哈密市|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