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激濁揚道清-《昆侖一黍》
第(2/3)頁
離開云巖峰后,趙黍與鷺忘機一同在北疆游歷,至今已是三年有余。他們除了賞玩風光,也領略到與南方截然不同的動植物類、風俗民情。
除此以外,趙黍還了解到北疆妖物各據山川、稱霸一方的情況,只是相比起尚可墾殖改觀的南土,北疆許多地方動輒半年積雪,而且越往北越不宜常人棲息,反倒是許多妖物安身的樂土。
趙黍沒有對這些遠遁北疆冰原的妖物趕盡殺絕,或者說,他們選擇在這種地方安身,本就是在刻意回避人世紅塵,或許互不相擾,對于彼此才是最好。
只不過除了這些遠避人煙的妖物,如今北疆還有幾頭窮兇極惡的妖邪,殘生食人、勒索供奉都是輕的,它們或是號令白霜凍斃人畜,或是驅使蝗蟲啃噬糧草,或是施放瘟毒殃及無辜,可謂是劣跡斑斑,大小各部深受其害。
而自從帝下都一役,玄矩身死,連同追隨他的北疆各部戎狄精銳死傷殆盡,如今的玄冥國早已不復往日強盛,自然也無法制衡這些為禍一方的妖邪。
北疆百部戎狄中,也有一些部族為了生存,不得已屈服于這些妖邪之下,有的見有利可圖,干脆追隨它們,趁機劫掠其他部族,為禍更廣,甚至波及到南方有熊國。
如今的有熊國自然是沒法發動大軍掃蕩廣袤北疆,只能堅守各處城塞。
但好在如今北疆之中還有一支人手,多年來致力于消滅這些禍世妖邪,那便是太乙門。
太乙門號稱玄門仙道三才之一,傳承來歷頗為奇特。傳說其祖師太乙老人最初乃是一名又窮又瘸還瞎了一只眼的江湖術士,為了躲避亂兵逃入山中,偶食仙草,還機緣巧合找到山中的古仙洞府,從此脫胎換骨,修成一身高深法力。
但太乙老人沒有仗勢凌人,而是謹記過往所歷之苦,行走江湖之時專好扶危救困、助人解厄。
后來太乙老人也收了許多弟子,卻沒有尋覓道場福地開宗立派,而是要弟子涂炭苦行,不蓄私財,并且以救苦解厄為己任,若遇妖邪橫行,不可坐視不管。
相比起那些矢志清修、追求飛升的仙道傳承,太乙門可謂是更接近人世紅塵,加之門人弟子數量不少,有許多只是被太乙門修士指點過一兩句的俗人,甚至也會自稱為太乙門弟子。
不過無論是天夏朝還是有熊國,太乙門都刻意與朝堂官府保持距離,若非必要,不會與之往來。而有時候地方官府也不太樂見這些隱現不定的太乙門人,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振臂一呼,鼓動百姓作亂?
或許也是為了回避此等閑言碎語,太乙門在前些年召集散落各地的門人弟子,前往北疆誅除妖邪,鬧出不小動靜,趙黍在此間游歷,自然是有所察覺。
然而面對蜚獸這等洪荒異種,太乙門的術法還是略顯力不從心,趙黍眼見他們幾次三番勞而無功,還是決定出面干預,傳授他們克制蜚獸、化解濁氣的陣式法訣。
除此以外,趙黍對洞天仙境的運用又多了幾分精進,不止是像過去那樣召遣將吏,而是能夠直接凝聚洞天清氣,化為神鋒從天而降,甚至可以做到遙隔千里發動出來。
而得到趙黍賜下符詔之人,也可以召請天降神鋒,協助他們斬殺妖邪,如今太乙門布陣圍殺蜚獸,便是用上這種手段。
盡管趙黍沒有明言,但太乙門能夠召請天降神鋒,就好比是將趙黍奉為主法仙真。不過其中的奧妙不在于太乙門能夠領悟神鋒仙法,而是趙黍反過來融匯了太乙門傳
承,讓他們能夠行法召請。
趙黍沒有跟太乙門討要傳承法訣,而是從他們平日里行功修煉、術法運用的氣機變化中,加以推演所得。這等洞悉他人修為功底的眼力,是過去趙黍完全不敢想象的。
世間修士站在趙黍面前,他幾乎是能一眼看透,甚至其過去未來、承負氣數,都能窺測出大概。
這等眼力太過超凡脫俗,以至于趙黍偶爾會生出與塵世眾生的疏離感,仿佛如天地一般觀照眾生,宛如山川日月般沉默無言。
就算趙黍再不愿意承認,如今的他確實朝著天帝成就一步步靠近,不過依舊是沿著玉清神母、或者說靈簫留下的道路前進,并無另辟蹊徑的可能。
「懷玉真人說笑了。」長烈子的話語將趙黍思緒拉回來:「若非有您的指點,只怕我們斗到天荒地老,都沒法斬殺這頭蜚獸?!?
太乙門雖然在北疆誅除妖邪,卻并非對南方的事情一無所知,如長烈子等人其實知曉徐懷玉的真實身份就是趙黍,可他們并未點破,而是保持同道相交。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广安市|
扬州市|
临泽县|
密山市|
小金县|
嘉义市|
阿拉善左旗|
茂名市|
兰州市|
都昌县|
平利县|
辛集市|
肥东县|
海安县|
进贤县|
庆安县|
山西省|
巴里|
凭祥市|
会宁县|
尼木县|
江孜县|
咸丰县|
九江县|
长子县|
宁河县|
仁寿县|
开化县|
衡水市|
双桥区|
阜南县|
新竹市|
泰宁县|
金乡县|
容城县|
会同县|
沈阳市|
花垣县|
达日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