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仙家思隱逸-《昆侖一黍》
第(1/3)頁
“老師您答應(yīng)他了?”
金鼎司中,趙黍與張端景單獨相處。在得知老師打算協(xié)助梁韜之后,趙黍差點以為自己在做夢。
“我沒搞錯吧?難不成老師您是為了敷衍梁國師才這么說的?”趙黍又問。
張端景搖頭說:“我并不贊同人間道國之論,但梁韜要你協(xié)助排布科儀法事,此舉或可長保家國安寧。”
趙黍心下嘀咕,其實當(dāng)張端景打算親自與跟梁韜見面時,他心里反倒是有底了,認定老師要替自己出面回絕梁韜。
可結(jié)果大出所料, 張端景居然答應(yīng)了梁韜。以趙黍?qū)蠋煹牧私猓騺韰拹撼缧^的仙系血胤、世家高門,在朝堂上屢屢與梁國師針鋒相對、毫不相讓,這些也是朝野皆知。
不過張端景的態(tài)度,盡管讓趙黍有些反應(yīng)不及,卻也在情理之中。趙黍一樣是對梁韜的人間道國心存疑慮,然而用科儀法事護國安民則未嘗不可。
現(xiàn)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應(yīng)付梁韜這位即將成就仙道的國師高人了。
“你覺得此事可行否?”張端景問。
趙黍沉思說:“要以科儀法事統(tǒng)攝華胥國天地氣機、鬼神群靈,絕非易事,但并非完全不可行。我在星落郡曾有嘗試,不過那時候倉促為之,就算得了城隍地祇協(xié)助,還是有許多不完備之處。要是再選某地郡縣,讓我重復(fù)驗證,或許會更好。”
張端景微微點頭:“好,此事我會想辦法。”
趙黍見老師這么輕易便應(yīng)承下來,也不好再說什么。張端景則言道:“法儀之事不宜聲張,你眼下先專心處理金鼎司。”
“連安陽侯也不能知道?”趙黍問。
“不錯。”
“知道了。”趙黍見老師神態(tài)認真,不敢疏忽。
“把解憂爵拿來給我看看。”張端景又說。
趙黍遞出酒爵,問道:“我之前試了一下,雖說能聚斂些許清氣, 但遠不如在梁國師手上那般, 可以凝煉高天清氣化為仙釀。”
張端景捧著晶瑩酒爵端詳片刻,言道:“此物確為仙家法寶,只是你的修為法力不足以盡顯其妙。就算憑咒訣運用,也不過勾招絲縷清氣,助益吐納尚有不足,充其量用于點化符墨。”
“也不知是哪位仙家煉制出這等法寶?勾招清氣吐納修真,居然還要做成酒爵模樣。”趙黍問道。
“我亦不知。得道仙家未必名留史冊,何況自古以來,修仙之士大多隱逸、行跡莫測,若無法脈明確的傳承譜系,歲月迢迢,大多不為后人所知。”張端景對著解憂爵抬指空書幾筆。
趙黍不禁疑惑:“可梁國師好像不是這樣的人,他別說隱逸山林了,華胥國十處敲鑼九處有他。如果他就是一位權(quán)臣還則罷了,但他明明修為高深,離飛升成仙只有一步之遙,這樣的高人不是應(yīng)該以隱修避世為上么?”
“你可知修仙之士為何要避世隱修?”張端景問道。
趙黍說:“不論何等玄功妙訣, 皆以清靜為根基,此乃玄門仙道第一要義。隱逸避世, 主要便是為了捐棄塵勞, 回避俗世紛擾,如此方可靜心調(diào)息、收視返聽。更不用說人間城廓市井難免沾染污濁,于吞吐清氣甚為不便。”
“的確,對于初窺仙家妙法之人而言,若不肯遠俗離塵,難免心神外馳、耳目煩勞,如此強習(xí)煉氣存神,只會魂魄不安。”張端景說:“但這不過是第一步,若是清靜功夫已深,尋常塵俗之?dāng)_不動其心,而行走世俗也能增長閱歷、積功累行。”
“古往今來確實不少修仙之人出入紅塵。”趙黍說:“但他們當(dāng)中絕大多數(shù)還是選擇隱遁山林,像梁國師這樣的終歸少數(shù)。我看古人筆記中,就有一些主動下山入世的修士,結(jié)果卻遭劫而亡。”
“性好清靜者,自是不必多言。”張端景解釋說:“所謂隱,乃是為自己留有余地。你在東勝都已有一段時日,覺得自己無法伸張,便是無有余地之感。因為你時時刻刻顯露人前,言行舉措皆受世情俗理所縛。”
趙黍問:“世情俗理的束縛固然是有,可要是我不顧一切強行突破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瑞昌市|
农安县|
松潘县|
米易县|
和林格尔县|
横峰县|
丰都县|
平谷区|
盐边县|
卓尼县|
高阳县|
福建省|
金阳县|
大埔区|
长宁区|
体育|
南陵县|
荥阳市|
喀什市|
衡阳市|
越西县|
沽源县|
邯郸县|
庄浪县|
宣威市|
加查县|
哈巴河县|
大同县|
容城县|
汉中市|
沂水县|
天长市|
左云县|
遵义县|
芜湖市|
小金县|
昌宁县|
恩平市|
盱眙县|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