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這一支軍隊不是打著智氏的旗號,并且智瑤作為領隊者,著實會讓姑布子卿懷疑看到的是一支異常豪華的胡人部隊。 那是雨天行軍,智氏私軍都有披上蓑肩,還是能看到大體上的穿著款式。 姑布子卿會有那種想法的理由太簡單,智氏的士兵竟然是穿上下分離的戎裝,并且看去好像是缺乏布料那般進行了衣料的縮減。 以智瑤的審美觀來看,新式軍服其實挺美觀,問題是大多數人并不那么認為。 這個也是!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審美觀。而審美觀的演變是隨著生產力在產生變化,比如現代人認為穿得太鮮艷簡直是莫名其妙,春秋時期會因為染色困難的關系覺得身著鮮艷很高端。 諸夏列國喜歡穿長袖是覺得雅觀,身上的衣服看去松松垮垮是展現財富的一種方式。 真的不是在開玩笑! 諸夏這邊只有黔首……也就是社會底層的自由人,他們受限于訾產而不得不省吃儉用,以至于舍不得給自己的衣服多加點布料,身穿的衣服看上去才顯得緊身了一些。 作為貴族再怎么節省,不可能讓自己看上去失了華麗,不止要選“貴色”給自己打扮,身上的衣服恨不得多加點布料。至于說松松垮垮的衣服穿起來不便行動什么的?貴族又不需要自己干活,大多數時候行動不便又沒有什么關系。 智瑤看到了姑布子卿臉上的異色,也看到了己方將士臉色上的不自然,心想:“果然啊,正確的不一定能被接受,任何的改革都需要一定的適應期。” 換裝之后的智氏私軍,他們只要在戰爭中一再發揮出新式戎裝的便利,慢慢智氏眾人會接受改變,看到好處的其余家族也會嘗試跟著模仿,新的思維和審美觀也就被建立起來了。 有個道理恒古不變,改革一般是少數幾個人在引領,扛著巨大的壓力去證明改革的正確性,智瑤覺得區區壓力還是能扛得住的。 “公孫。”姑布子卿回過神來才記得應該見禮。 智瑤當作沒看到姑布子卿剛才的失態,沒有選擇回禮,只是笑了笑作為回應。 姑布子卿并沒有任何覺得智瑤不回禮有什么失禮的地方。 他們一個是大家族的繼承人,另一個是大家族的家臣,天然在階級上存在差距,不會因為姑布子卿是趙鞅的寵臣而有什么改變。 下階級的人給上位者行禮在春秋時代是一種理所應當,一旦上位者給下位者行禮的話,下位者必然會想“這位大佬是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嗎?”又或是“他是不是看我不爽,想要坑死我啊?”,等等之類的。 姑布子卿再次行禮,邀請道:“請智氏入城。” 智瑤對著后面揮了揮手。 回應是智徐吾大喝了一聲:“入城!” 萬眾回應:“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