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智瑤并沒有那種“大家都過得不好,我就心理平衡了”的想法,思考的是怎么在這一波艱難中穩住智氏,再逐漸拉開與各個家族的差距。 “此處無名?”智瑤有點迷了,不是應該叫太行山嗎? 這是他先入為主,后世叫什么名字,當前不一定就叫那個名字。 當前有太行山,可是指的不是后世的太行山。 這個“壺口”是西邊進入連綿山脈的一個關卡,以前屬于中行氏,目前被智氏所掌控。 因為是關隘的因素,智氏肯定是要留下駐軍把守,有著兩個“旅”的兵力長期駐扎。而期間存在換防,并不是固定某支軍隊長久駐扎。 這一次智瑤沒有在“壺口”多做停留,接收了一批人與物資就扎進了茫茫大山之中。 他們是來探勘資源,主要是尋找礦產。 因為現在不太平的關系,好多敗亡的家族躲進山林之間,智躒為了保障智瑤的安全給了兩個“旅”的護衛,并且將程朔給指派了過來。 后世的太行山資源豐富,但是要知道一點,也就是時代的科技差距。 技術手段不行的話,幾乎沒有辦法探勘到地下資源,需要依靠一批經驗充足的人,他們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經驗去進行探勘。 哪像是現代,衛星一掃地下有什么幾乎無所遁形。 程朔在智瑤來之前就已經帶兵掃蕩了一圈,為的就是保證智瑤進入大山的風險降低。 講一個很實在的話,即便是進入熱兵器時代,肅清大山目標都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遠在春秋時期只能是依靠恐嚇和圍堵的方式解決目標,一般是首選恐嚇得讓目標自己遠逃,追殺什么的就不必了。 “此處石炭多也。”程朔知道老智家已經開始在研究怎么使用煤,還知道智瑤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研究。 山西嘛,露天煤礦當然多,只是質量方面就有點不太好說了。 有一些優質煤礦不用經過洗煤和煉焦就能直接投入各種工業生產,大部分煤礦卻是需要經過多工序的處理。 反正智瑤還沒有找到可以直接用于冶煉的煤礦,逼得不絞盡腦汁搞東搞西,歷經的挫折不少,奇奇怪怪的知識多了一大堆。 程朔又說:“中行氏原有燒窯,我家無損而得之。” 智瑤問道:“可是木炭?” 不是木炭又是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