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按理說,趙氏、魏氏和韓氏在內戰中折損了那么多兵力,智氏則是幾乎沒有什么損失,智躒不應該那么慫的。 比較現實的是,智躒本身的性格就是強硬不起來,再來就是考慮到下一代智氏之主智申也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導致智氏需要做的是蟄伏,不能輕易跟風頭正盛的趙氏正面硬剛。 憋屈肯定是憋屈,現實也是現實,對智氏一眾族人以及家臣有一絲安慰的是還有智瑤值得期待。 “李耳有一言甚妙,道‘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此言。”智躒召集了智氏的主要族人和家臣,開會來穩定內部。 什么?那一句“天欲其亡,必讓其狂”竟然是老子說的? 以前可能不是,有了穿越者智瑤的這個版本,那一句話確確實實是老子親口講的。 老子還在“黃父”,迷戀上了研究自然萬物,對于“道”的理論有了雛形。 如果老子能在“黃父”創下鴻篇巨著,他名留青史是必然,少不了記上屬于老智家的一筆。 比較可惜的是,老子不知道是感悟了什么,請人代為向智氏辭別,帶上自己的隨從回去故居(楚國)了。 這一次,老子是真的走了,不知道還會不會再次來到智氏作客。 智躒沒有特別點名,聽得懂的人則是清楚在內涵趙鞅,一切只因為內戰稍微告一段落之后,趙鞅變得越來越囂張跋扈了。 “君上給予中軍佐諸多殊榮加身,為何?”輔果問道。 現在沒有“加九錫,冕十旒”這么一套,只是覲見一國之君還是應該入朝需趨和贊拜報名。 當前的貴族幾乎劍不離身,入室脫掉步履是基本理解,所以“劍履上殿”不算什么殊榮。 輔果提到的是國君特別讓趙鞅獲得“面見不趨”和“贊拜不名”的特權,近一步增加了屬于趙氏的威風。 智躒皺眉看了一眼輔果,答是不可能去答的。 小宗之主而已,以前做的一些事情不追究,怎么還能這么跳呢? 輔果干脆自問自答,說道:“便是主所言,天欲其亡,必讓其狂。” 這一下智躒更不開心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