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還能是什么事,韓不信又吃了敗仗唄。 本來中行寅已經(jīng)被趙氏伏擊折損慘重,他們再一次正面對上韓氏卻是獲勝。 韓不信一敗退到了智氏的封地,偏偏沒有派人去告知趙氏自己戰(zhàn)敗的消息。 正在攻打“邯鄲”城的趙氏大軍,他們在完全沒有任何提防的情況下,西邊撲來了大約三個“師”的中行氏軍隊,東面和南面也各自來了分別為一個“師”的敵軍,一下子被打個了措手不及,還是遭到四面圍攻,大軍退回營寨才穩(wěn)了下來。 四方,除了西、東、南三面的中行氏大軍,還有哪一邊?當(dāng)然是邯鄲趙也乘機出城參戰(zhàn)了呀! 趙鞅覺得自己真的是大意了,并且也太相信韓氏,腸子都快悔青了。 遭到四邊夾擊的趙氏折損了約兩個“師”的兵力,之前攻打“邯鄲”城也折進(jìn)去了約一個“師”的兵力,接下來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中行氏的“軍”和邯鄲趙一個“師”又兩個“旅”。 趙鞅猜測韓不信肯定是敗了,只是無法得知韓氏敗得多慘。 他還知道魏侈之前僅以身存,魏氏丟進(jìn)去了三個“師”的兵力。 這樣算起來,趙氏、韓氏和魏氏之前攏共有兩個“軍”的兵力,六個月的時間過去已經(jīng)折損了一個“軍”以上,不算范氏的軍隊,僅是在“邯鄲”這邊的中行氏和邯鄲趙加起來還有一個“軍”、一個“師”和兩個“旅”的兵力,明顯就是中行氏、范氏和邯鄲趙在兵力上占了優(yōu)勢。 趙氏打了近五個月的攻城戰(zhàn),講實話軍隊早就疲憊不堪,再有諸多的不利因素,致使趙鞅心生從“邯鄲”退兵的念頭,一點都不會令人感覺太詫異。 趙鞅覺得壞消息實在太多,唯一的好消息是智氏站在己方參戰(zhàn)了,比較關(guān)鍵的是智氏會中途跳反嗎? 有鑒于智氏跟中行氏的關(guān)系擺在那里,再則目前是中行氏、范氏和邯鄲趙在局面上占優(yōu),不得不讓趙鞅有那層顧慮的。 “陰”地這邊。 智躒得知趙鞅已經(jīng)從“邯鄲”撤軍,似乎還撤得比較狼狽,要不然怎么去退往“晉陽”不是回去“趙”城? 有那么一瞬間,智躒很后悔為什么要公開表示站到趙氏、韓氏和魏氏一邊,看局勢明明是中行氏和范氏有利呀! 姑布子卿敢對祖先發(fā)誓,自己看到智躒臉上出現(xiàn)了悔意! “正卿。”姑布子卿不能讓智躒繼續(xù)思考,說道:“我主今次命我前來,乃是……” 一些關(guān)于戰(zhàn)后城邑分配的話被姑布子卿講了出來,比之前趙鞅親自開給智躒的價碼要高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