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回 何懼群魔唯奮戰-《牧野流星》


    第(1/3)頁

    卻嗟知己最難求

    楊華一舉擊敗四僧,旁邊觀戰的四道、五官無不大駭。

    混元子喝彩道:“好劍法,咱們比劃比劃!”長劍出鞘,劍尖嗡嗡作響,顯見功力甚是精純。他挽了一個劍花,說道:“我們武當青城四友,進則同進,退則同退,你可別說我們以眾凌寡。”

    楊華喝道:“別羅唆,看劍!”混元子是個劍術名家,一看楊華使的似是“玄鳥劃沙”的招式,不覺有點詫異:“這種普通的招式,怎的他使出來竟然還有破綻?”但在白刃相接之際,豈能容他仔細推敲?當下長劍一圈,使出一招“風卷流砂”,正是破解“玄鳥劃沙”的武當派絕招!

    哪知楊華這招“玄鳥劃沙”似是而非,倏然間劍尖斜指,已是從混元子意想不到的方位刺來。混元子大吃一驚,失聲叫道:“這是什么劍法?”幸虧他的劍術亦已練到收發隨心的境界,迅即回劍防身,已是變為“橫江截斗”。楊華劍光過處,把他的衣袖削了一幅。

    混元子面紅耳熱,說道:“當真英雄出在少年,佩服,佩服,尊師是誰?”要知他是武當派第二代的成名人物,輩分甚高,輸了一招,不能不說幾句門面話,以見他的氣度,保持他的身份。

    楊華哈哈一笑,說道:“我的師父可是說不得的,說出來嚇壞了你!”

    混元子哼了一聲道:“大不了是哪一派的掌門,你可知道當今各大劍派的掌門,十九也不過是和我平輩論交!”

    楊華笑道:“你當真要我說?好,那我就老實告訴你,我的師父是三百年前的大俠張丹楓,比你們武當派的掌門人最少也要高出十七八輩,我這劍法就是他老人家傳授的無名劍法!”

    楊華說的本是絲毫不假,混元子只當他存心戲弄,大怒喝道:“你這小子居然敢消遣我!”把手一揮,“四道”一擁而上,兩面夾攻。

    楊華笑道:“對啦!并肩子齊上,省得我多費功夫。”笑聲中一招“夜戰八方”,劍光霍霍,四面展開。哪知混元子這次早有準備,與師弟并肩一立,雙劍交叉,劍法嚴謹異常,楊華竟是攻不進去。另外兩個青城派的道士則與楊華游斗,劍法奇詭飄忽。楊華要勝他們不難,但混元子和他師弟卻是十分難斗,當守則守,當攻則攻,不容楊華各個擊破。“五官”之首的鄧中艾喝彩道:“武當派的九宮八卦劍法當真是無懈可擊,令我們大開眼界!”

    楊華瞿然一省,想起三師父丹丘生曾與他談論中原四大劍派的劍術,四大劍派,各有所長,若論綿密,首推武當。尤其武當派的“九宮八卦劍陣”,潑水不入,最為無懈可擊。“九宮八卦劍陣”本來是要九個弟子排成劍陣的,后來武當派的掌門人雷震子和師弟黃石道人潛心研究,只要本門武學練到一流境界,兩個人就可布成這個劍陣。

    楊華心里想道:“這兩個賊道居然能布成武當劍陣,我要破他,可得多用心思了。”但饒是楊華業已領悟好幾種上乘的劍法,“無名劍法”亦能隨意創新,無奈混元子師兄弟雙劍合璧布成“劍陣”,確實是毫無破綻可尋,他們又有兩個青城派的高手相助,劍陣的威力更是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楊華想要保持不敗都很難,如何能破它?

    斗了片刻,楊華頻頻遇險招,心頭煩躁,險些被青城派的一名道士刺著,幸虧他閃避的快,對方的劍鋒幾乎是貼著他的肩頭削過。混元子喝道:“好小子,念在你的劍術練到這個境界也很不容易,趁早投降吧,我不殺你!”

    楊華喝道:“放你的屁!”揮劍格開混元子的長劍,驀地想起“我怎的又把目中有敵心中無敵的教導忘了?”沉住了氣斗了十幾招,又再想起張丹楓所傳的“玄功要訣”中有句話說:“不待敵人之可勝而求勝,方是上乘武學。”楊華腦海中靈光一閃,歡喜得幾乎要叫了出來,心道:“對了,他沒有破綻,我給他制造破綻!”用哪一種打法,方能最有效的給敵人制造破綻呢?

    楊華想了一想,只有把孟家的快刀化到劍法上來,方最有效。但是“我怎能用仇人的刀法呢?”略一遲疑,混元子刷的一劍刺來,劍尖劃破他的衣裳,幾乎傷及他的手臂。

    楊華咬了咬牙,想道:“孟元超雖然為人卑鄙,那也只是他的私德有虧,從大處來說,他總還是個抗清的義士。我用他的刀法來殺清廷鷹犬有何不可?”

    心念一動,快劍立發。既凌厲,又迅捷。在敵人刺出一劍的時間之中,他就能刺出六七劍。不過混元子師兄弟的九宮八卦劍法把門戶閉得十分嚴密,急切之間楊華還是難以破它。但那兩個青城派的道士卻是不敢迫近他了。

    楊華越打越快,打到后來,簡直是什么招數全用不上了。他是以無名劍法的精髓混和在孟家的快刀刀法之中,既無招數,甚至連騰挪變化都用不著,一刀快似一刀,但聽得叮叮當當的鳴金戛玉之聲,宛似同時擊打十面金鼓。

    楊華快劍展開,得心應手,從所未有。要知他業已領悟上乘武學,敵手越強,就越發逼出他的功夫,顯出他的奧妙。只見他指東打西,指南打北,越打越快,到了后來,只見劍光,不見人影。在這快斗之際,他看似隨意出招,每一招卻都是自自然然的攻守兼備。不求守而自守,不務攻卻猛攻。混元子等人只覺劍光飄瞥,耀眼生纈,好似楊華的劍尖就在他們的面門劃來劃去。楊華隨意揮灑的無名劍招,竟使得敵方每個人都以為楊華是在專門對付自己。

    劇斗中,楊華一聲大喝,把孟家快刀中的“夜戰八方藏刀式”化到劍法上來,以右足足尖為軸,閃電般的轉了一個圈子。只這么一轉,劍尖已是向著敵方四人點了一點,劍點所落之處,不是咽喉就是腦門等各個人身的要害之處。他在一招之內,同時攻擊四個強敵的要害,其快可想而知!

    果然不出楊華所料,本來無懈可擊的武當派劍法也給他的快劍迫出破綻來了。楊華喝聲“著!”刷的一劍,刺著了混元子的師弟,劍尖刺破他的虎口,令他的長劍當啷墜地,混元子慌忙橫劍一封,防他續施殺手。

    楊華知混元子本領最高,不想和他糾纏,劍尖一點,蜻蜓點水般的一掠即過。但在混元子眼中看來,他這輕描淡寫的一招,卻是十分厲害的殺手。混元子自顧不暇,焉敢追擊?

    那兩個青城派道士從兩側攻來,分進合擊,劍招既奇詭又狠辣。哪料楊華快得更是難以形容,剛從混元子身邊掠過,劍鋒倏的一轉,已是壓著左邊那個道士的長劍。力貫劍尖,只輕輕一絞,那道士的長劍不由自已的跟著他轉,只聽得“當”的一聲,那柄長劍被他絞得脫手飛出,剛好碰著右邊那個道士刺來的長劍,兩柄劍同時墜地。混元子獨木難支,不退也得退了。

    “五官”之首的鄧中艾喝道:“好小子,休得猖狂,我來會你!”他使的是一對判官筆,只有二尺四寸,比普通的判官筆短得多。武學有云:“一寸短,一寸險。”能夠使用這種短判官筆的人,不問可知,自是擅于點穴的高手。

    果然楊華的青鋼劍尚未削著他的筆尖,他一個回身拗步,左手判官筆倏地伸出,已是點向楊華的右肩井穴。這一招雙方互搶攻勢,當真是兇險之極!

    楊華的劍招快了半分,按說是可以先刺著他,但當前的形勢,卻是對楊華不利。

    要知楊華乃是以一敵五,并非單打獨斗。此時全大福的快刀和那姓馬的青銅锏正在向他打來,另外兩個軍官亦已殺到。鄧中艾的點穴手法又狠又準,楊華的劍招雖快半分,相差不過毫厘,縱然能夠把他刺傷,肩井穴亦將給他點著。高手所爭,就是相差毫厘的瞬息之機。楊華在群敵圍攻之下,豈能和他拼個兩敗俱傷?

    就在這危機瞬息之間,楊華身形一斜,全大福的快刀劈了個空。反手一劍,再把青銅锏蕩開。在身形傾斜之際,腳踏醉八仙步法,左手同時伸出,一托鄧中艾的肘尖,避實擊虛,把鄧中艾的點穴惡招解了。

    說時遲,那時快,楊華已是從鋼刀銅锏鐵筆的夾攻之下脫出身來,一個轉身迎上了在他背后攻來的兩個軍官。

    這兩個軍官一個揮舞三節棍,噼啪有聲;一個卻是雙手空空,并無兵器。楊華志在速戰速決,必須先擊破最弱的一環。當下手起劍落,便斬那個手中并無兵器的軍官。

    戰略本來不錯,可惜判斷稍有錯誤。那個軍官,只憑一雙肉掌,便敢上前應敵,可知并非“最弱的一環”。恰恰相反,他是在“五官”之中,武功僅次于鄧中艾的高手。精于七十二把大擒拿手法,應變最快。

    楊華一劍斬下,用的是孟家刀法中的“獨劈華山”,勢捷力沉,但美中不足的卻是由于他把長劍當作大刀來用,稍欠輕靈。這也是楊華料敵不足之故。眼看劍鋒就要削上那人的手腕,不料那人變招比楊華更快,雙指一鉗,竟然鉗著了楊華的劍柄。另一個軍官見同伴得手,心中大喜,三節棍一抖,登時就朝楊華的天靈蓋砸下。

    不過,他也是歡喜的太快了。楊華早已妙悟上乘武學,懂得隨機應變的道理,驟然遇險,不假思索的也立即變招,變得比那個精通擒拿手法的軍官還更為奇詭!

    只見白光一閃,楊華突然把手中的長劍拋開,那人的功力略遜楊華,接不下來,只好松手。楊華雙掌擊出,“蓬”的一聲,打著他的胸膛。登時把他打得口噴鮮血,倒在地上,暈了過去。

    楊華一躍而起,剛好接著落下來的長劍,不待腳尖點地,半空中一個鷂子翻身,順勢就斬下來。這個軍官可沒有空手入白刃的本領了,三節棍給他當中斬斷,楊華劍鋒一挺,“噗”的一聲,刺入他的胸口。這幾下兔起鶻落,眨眼間連斃兩敵,鄧中艾等人方始追上,三面合圍。

    楊華少了兩個敵人,刷刷兩劍,左刺全大福,右刺那個姓馬的軍官。全大福是給他打怕了的,慌忙閃避。鄧中艾心里罵道:“膿包!”雙筆一振,一招“橫架金梁”擋住楊華長劍。姓馬那個軍官舞起青銅锏朝他后心就碰。

    青銅锏還未觸及楊華,楊華陡地倒在地上。那軍官不覺一呆,莫名其妙。鄧中艾雙劍刺空,提足要踩楊華。只聽得全大福一聲慘呼,雙腳已被滾在地上的楊華削斷。楊華用的是刀法中的“地堂刀”。全大福與楊牧狼狽為奸,楊華也最恨他,砍斷他的雙腳,方始消了胸中一口惡氣。

    說時遲,那時快,楊華已是一個“鷂子翻身”,跳了起來。長劍隨著他躍起之勢反手刺出,喝道:“你和姓全的是好朋友,陪他去吧!”那姓馬的軍官魂飛魄散,只道楊華也要斬他的雙腳,拔足而逃。可是他跑得再快,卻不及楊華出劍之快,劍光過處,只聽得一聲慘呼,這次是那個姓馬的軍官,給楊華一劍削掉了他的一條臂膊!

    五個軍官,兩死兩重傷,沒有受傷的只有一個鄧中艾,敗得可是比“四僧”、“四道”更慘了。鄧中艾又驚又怒,喝道:“大伙兒齊上,這小子膽敢拒捕殺官,咱們還和他講什么江湖規矩!”

    楊華縱聲笑道:“我早叫你們并肩子上了,誰叫你們不聽我的說話?”

    他雖然豪氣干云,但以寡敵眾,敵手又都不是泛泛之輩,可還當真不易應付!

    “五官”雖然只剩一人,“四僧”、“四道”尚未如何損傷,混元子的師弟傷得最重,也不過是右手的輕傷,左手還能使劍。鄧中艾加上四僧四道,總共也有九人之多,論本領,單打獨斗,或許不及楊華,相差也是有限。楊華只應付他們三人聯手,已是為難,何況他們另外還有六名高手相助。何況,混元子和他的師弟也還能使出毫無破綻的劍陣?楊華要同時應付這許多高手,又怎能還像剛才那樣輕易的擊破他們的劍陣。

    片刻之間,楊華已是被困核心。九個敵人,三重圍困,把楊華圍得無隙可鉆。最內層的是鄧中艾和混元子師兄弟,攻守配合,嚴密非常。天泰上人和兩個藏僧把九環錫杖揮舞得接成一個圈圈,防他突圍。最外層還有兩個劍法奇詭的青城派道士和一個藏僧壓著陣腳!

    楊華被困核心,氣力漸漸不加。幸而鄧中艾等人對他神妙莫測的劍招也都還有些顧忌,他們以為勝券在握,自是不愿太過冒險進招,故此楊華還能勉強支持。這些人打定了主意,只待耗盡楊華氣力,那時何愁不能將他擒獲?

    正在吃緊,忽聽得鄧中艾喝道:“什么人,給我站住!”楊華把眼望去,只見一條人影,來得極快,看清楚了,原來正是那個剛才打了他一記耳光的美少年。

    鄧中艾猜不透他的來歷,見他年紀輕輕,也不放在心上,想道:“莫非是大營里新來的小軍官,今天輪到他下鄉巡查!”駐扎小金川清軍大營,由于防地乃是新收復的“匪區”,是以每天都要派出若干干探,到四鄉巡視,偵查“余匪”。這些干探多半由職位較低的軍官充當,穿的當然也是便服了。鄧中艾料想敵人決不會這樣大膽,膽敢獨自來救楊華;但一個小軍官料想也沒多大本領,用不著他來幫忙,是以喝他“站住”。

    楊華知道這人本領甚高,但也猜不透他的來意。心里想道:“他已經知道我的仇人是孟元超,剛剛他還打了我一記耳光,料想他是不會幫我忙了。最多是袖手旁觀,讓我和清廷的鷹爪斗個兩敗俱傷吧!”

    豈知雙方都沒有料中,那美少年并沒“站住”,反而來得更加快了。只見他身形一晃,疾如鷹隼穿林,眨眼之間,已是闖進最外一層的包圍圈。藏僧喝道:“你這小子,也太不知自量,這里有你插手的地方嗎?”那美少年冷冷說道:“是嗎?”話猶未了,只聽得“刷”的一聲,手上已是拿了一條軟鞭,霍地向那藏僧掃去。

    藏僧武功不弱,雖是出其不意,百忙中也還能夠揮杖抵擋。但仍是遲了半步,只覺虎口一麻,那美少年喝道:“你給我滾開!”說時遲,那時快,藏僧手中的九環錫杖已是給他的軟鞭卷去,這個水牛般身軀的藏僧跌了個仰八叉!

    與那藏僧同在外圈的兩個青城派道士這才知道來人乃是勁敵,連忙抽出身來,聯劍攻擊這個少年。齊聲喝道:“好小子,你要來找死,老道就成全你吧!”

    那美少年又是一聲冷冷地說道:“是嗎?”突然把軟鞭卷住禪杖往前一送,這條九環錫杖有一丈多長,給他用勁飛出,那兩個道士怎躲得開?只聽得“當”的一聲響,左面道士的長劍已是給錫杖碰落,右面那個道士本領較高,慌忙一矮身軀,平劍一挑,把錫杖撥轉一個方向。

    這兩個青城派道士以劍法奇詭見長,想不到未能施展,就給對方用這個“蠻來”的打法破了。其中一個長劍墜地,雙劍合璧已使不成。美少年得理不饒人,揮鞭如風,噼啪連聲,失了長劍那道士給他打得臉上添了兩道血痕。還有兵刃那個道士吃虧更大,膝蓋的骨頭打碎,疼痛難當,雖然還有兵刃,也只能骨碌碌的和衣滾下山坡去了。他是恐怕自己一足已跛,若不趁早逃跑,待會兒要跑也來不及。

    那條九環錫杖轉了一個方向,余勢未衰,向中間一圈飛去。“四僧”之首的天泰上人把禪杖一立,一招“舉火燎天”,將飛來的九環錫杖撩得飛上半天,九個銅環在半空中叮叮當當的響個不停,直飛出十數丈外,方始跌落山谷。

    美少年想道:“這個番僧倒是不可輕敵。”身形飄閃,宛似水蛇游走,說時遲,那時快,又已搶中層的圍圈。手起鞭落,向左面一個喇嘛打去,那喇嘛連忙移身換步,踏乾門,轉坎位,避招進招,美少年鞭如電閃,倏地一轉,又向右面那個喇嘛打去,那喇嘛也是連忙移身換位,踏巽門,轉離位,避招進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罗甸县| 英山县| 密山市| 龙山县| 神农架林区| 乐陵市| 桂林市| 深圳市| 黄梅县| 东平县| 东阿县| 交城县| 富蕴县| 黄大仙区| 潞城市| 平谷区| 利津县| 安多县| 长泰县| 尼木县| 汶上县| 张北县| 凤山县| 隆回县| 龙游县| 健康| 松阳县| 永春县| 石台县| 昭觉县| 浦北县| 广河县| 洪洞县| 桃园市| 宁安市| 留坝县| 山西省| 遵义县| 定日县|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