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離開棚戶區(qū),林程又走了大約兩公里路,找到了黃楊所說的那家配件加工廠。 黃楊正是住在林程和林沫沫他們的棚子旁邊的那個修理工。 對方今年24歲,老家在m省a市一個小縣城。 在來到這里之前,黃楊在老家的一家修車廠當學徒,幾年前為了見網(wǎng)友才來到了這個城市。 被網(wǎng)友騙了之后,黃楊覺得沒臉回老家,便一直留在了這里。 憑借之前在修車廠當學徒的經(jīng)驗,黃楊白天會到一些修理廠去打零工,或者被臨時外派到一些工地上去幫忙修理機械,只是收入比起那些正式的修理工實在少得可憐。 所以,偶爾聽說晚上哪里有需要卸貨、搬運的活,黃楊也會過去,時不時還能再攬上一些機械安裝的活。 林程到這里來就是因為對方說這個加工廠晚上有一批設備需要卸貨。 —— 林程來到加工廠外,向值班門衛(wèi)說明來意之后,其中一人便帶著林程來到了廠區(qū)側面的一處進場通道外。 此時,黃在這里已經(jīng)站了十來個等著卸貨的人。 黃楊也在其中。 看到林程,黃楊迎了過來:“程哥,來啦。” “我聽說今天是又一批大的組合式設備要搬進咱們后面這個廠房,應該有十一二臺的樣子。”黃楊介紹道。 “這樣的設備一般是幾個整件過來,每一臺由幾個部分組成,都是整裝的,卸貨的時候整件搬下來就行,不算麻煩,就是過程中得小心一點。” “雖然麻煩了一點,不過這種組合整裝的貨搬起來快,錢給的也比那些散件貨給得多。”黃楊同林程說道。 林程頷首,又問:“貨大概幾點過來?” “這邊讓咱們晚上11點左右過來,我看看啊……”黃楊看了眼手機上的時間,又道:“現(xiàn)在11點25,應該快了。” 黃楊話音剛落,就見加工廠的側門打開,一輛拉著設備的貨車朝這邊開了過來。 兩個工廠的工人指揮著貨車開到了廠房大門前。 等到貨車停好,主管過來,招呼著這邊的十幾個人開始準備卸貨。 “這一批一共是12臺設備,每臺分成3件整裝箱,都有編號,一會兒你們按順序搬,別弄錯了,每人每臺設備給你們算8塊錢。” “沒什么問題的話,大家就開始吧,”主管朝眾人喊道,頓了頓,又強調(diào)了一句:“大家小心點,這些設備都不輕,你們搬運的時候穩(wěn)一點,千萬不要傾斜,也不要有磕碰!” “我們過去吧,程哥。”黃楊對林程說道。 十幾個人來到貨車車廂后,做了簡單分工——幾人在車上將上面的整裝貨物按照編號順序拖出,另外的人則配合則卸貨的機械車將設備護送到了廠房內(nèi)。 很快,第一臺設備的3個箱子便被搬了下來。 “這些搬去哪兒?是先堆外頭還是直接搬里頭?”其中一個臨時搬運工扶著箱子朝工廠的工作人員問道。 “先卸下來的設備先往里面搬。”一個工作人員說道,隨即便指揮著幾個搬運工人將箱子搬到了廠房最里面的一塊區(qū)域。 搬運工們將三個箱子放好,動作麻利地準備開始拆除設備的外包裝箱。 正在這時,主管助理跑過來叫住了眾人。 “大家等等,這個包裝還不能拆!” “怎么回事?”主管看向助理,問道。 主管助理將設備的外箱看了一遍,又將手機上的信息翻看了一遍,才道:“好像是說這些設備的外箱連著穩(wěn)定移動和定位卡件,不能馬上拆,拆掉過后,再想調(diào)整設備的位置就很麻煩了。” “你是說得先把幾個組建的位置定好的才能才外裝?”主管問道。 “對,應該是這樣。” 這時,一旁一個搬運工開口了:“可是這些東西捂在箱子里面,又沒有個說明什么的,哪兒看得出哪頭對哪頭、哪個放哪里。” 搬運工的話不無道理,現(xiàn)場的主管和幾個工廠的工作人員都沉默了幾秒。 而另一頭,另外幾個搬運工已經(jīng)將第二臺設備的幾個箱子從車上卸了下來,正在往廠房內(nèi)搬。 “外面那些先等等,別再往里面搬了。”主管叫住了廠房門口的幾個搬運工,又皺著眉低語道:“第一臺都沒搞定,等到后面第二臺第三臺……全部都搬進來之后空間都不夠了還怎么調(diào)整?” 說罷,主管又面露不滿地看向了身旁的助理,指責道:“既然有這樣的問題,你怎么不早做考慮?” “我……”助理面露為難。 這一次的設備都是他們從國外進口的,也是他們廠第一次嘗試著用這家的設備,一些細節(jié)他確實沒考慮到——之前他們用的設備大多都是將零件搬進工廠之后再另外請技術師傅過來組裝的,沒想到這家公司這種整裝的設備居然還有這樣的限制。 “技術員在嗎?問問現(xiàn)在能過來嗎?”主管問道。 “對方公司安排的技術師傅和調(diào)試員現(xiàn)在還不在咱們市,得后天才能過來。”助理回答道。 想了想,主管助理又提議道:“要不那些貨咱們先讓工人們卸下來放在廠房門口靠墻那片空地上,等著明天對方的技術師傅過來了再搬進來一道安裝?” 助理這話一出,先遭到了現(xiàn)場臨時搬運工們的反對。 “這我們來都來了,你們總不能讓我們就這么做一半就算了吧。” “就是啊,要不是經(jīng)常接你們這兒的活,我今天都不來了,我本來還接到另外一個卸貨的活的。” “我們這搬了搬了,時間也耽擱了,今天的工錢還是得按照之前說的9塊一臺給我們結才行。” …… 主管也皺了下眉頭,不贊同地說道:“今天搬進來就一道弄了,明天再找一撥人來,或者讓咱們廠子的工人來搬,還得再增加一筆費用,而且本來這些拆下來的外裝直接就清理掉了,等到明天還得再費工弄出去。” “增加的這部分成本是不高,不過這錢誰出?從你工資里頭扣?”主管看向助理,質(zhì)問道。 “而且我跟上面的報告都打了,說是今天晚上設備到位,明天就能調(diào)試試運行,你現(xiàn)在跟我說那邊的技術員得后天才能到?” 面對主管的斥責,助理低下了頭。 “咱們廠的劉師、曾師他們呢?有沒有誰懂這個的?”主管問道,不等助理回答,又在現(xiàn)場看了一圈,問:“現(xiàn)場呢,有沒有機械工、機修工懂的?” 聽到這話,助理仿佛想到了什么,在人群中找到了黃楊和另外一人:“小黃、小李,你們不是機修的嗎,看看這個能不能搞定。” 被點到名的黃楊看著面前的箱子一臉懵逼。 之前他幫這邊工廠卸貨的時候,偶爾是會幫他們做一下簡單的設備安裝,可那就是擰個螺絲、搞點小焊接的工作,這種整裝組合的洋設備,和他的專業(yè)不對口啊。 黃楊又仔細打量了幾個箱子一圈,最終搖了搖頭。 而另外一個被點到名的修理工也看著設備外裝研究了一遍,開口道:“應該也是按照編號來的吧,這個放在靠墻的位置,這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