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閑啊,你不過是閉門不出的世家子弟,又怎會知曉這農桑節令?” “今年天熱不假,可又和疏通溝渠有何關聯?” “眼下禾苗只需吸收陽光,飽滿顆粒即可,日后便再需灌溉也是等秋收之后。這般炎熱的天氣,大肆疏通溝渠又有何用?子民休憩大半月便要忙于秋收,現在耗費體力,等秋收之時,如何從老天雨水中奪食?” 手掌拍了拍肩膀,老臣頗顯調笑的目光映入李閑眼簾,拔高的聲音緩緩在殿中蕩開。 “你還小,不知情的事情尚多,理應多看看書籍才是!” “莫要不懂裝懂,徒留笑柄啊!” 話音落下,朝堂轟然大笑。 不少洋溢笑意的朝臣對著李閑指指點點。 “瞧這小子,驢頭不對馬嘴,連秋收需要些什么都摸不清還在這里不懂裝懂?!? “還不是想在陛下面前展露展露,卻不曾想這次溜須拍馬拍錯了地方,哈哈哈?!? “禮部尚書的李老,世代農桑,坐上這個官職前,坐在家中已知現在禾苗生長幾寸,他一個毛頭小子懂些什么?還敢站在朝堂上品頭論足,當真可笑?!? 李靖在人群后聽聞嘈雜言語,漲紅了臉頰,垂著頭顱,緊攥拳頭,只覺羞愧到了極點。 要不是陛下臨走時叮囑,歷經決然不會在文武百官面前將李閑帶入朝堂。 其他的不講,李靖乃是最清楚這個小子,不學無術,常識全無。 此番算是鬧下笑話了! 李閑一語言罷,并不多做解釋,見龍坐上的人影,板著臉龐若有所思。 “陛下。” “微臣乃是隨口兩句,還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揮揮手臂,壓下殿堂私語,朗聲道。 “朕說過,暢所欲言,怎會之罪?” 李世民能站在自己一方,替自己說上幾句話,到讓李閑有些意外。 微微抬眼看上李世民一眼,便退至人群,不在言語。 【李二啊李二,這次算你看對了人!】 【講實在,我李閑還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大唐定然要經受磨難!】 【天氣陡變,七月下旬,豐收之際定然暴雨傾盆,整個河南道,關內道,半個河北道河東道將會迎來浩大水災,莫說是收成,就是那些子民性命都危在旦夕!】 【此時倘若建堤壩,修水道不知會減少多少無辜百姓身亡!笑,讓他們笑,也不知待到那個時候看笑話的這些人,還笑的出來?】 轟。 李世民只覺腦中驟然炸響。 水災? 波及范圍竟是大半個北方? 不覺間,扶在龍座的大手驀然抓緊,一抹陰郁之色浮現李世民面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