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值得一看-《文藝圈巨星》
第(1/3)頁
好萊塢。
“邱,你很看好的那個華夏導演,又有電影要上映呢?”
邱子寧笑笑,沒有太大反應:“是那部《死神來了》吧?我看到了,宣傳的還不錯。”
卡森瞧了瞧邱子寧,好奇的問道:“我記得你當時好像挺看好他的,而且還想要和他一起合作拍電影,只不過被那小子拒絕了,現在你怎么意興闌珊了?”
邱子寧喝了一口咖啡:“你也知道,我喜歡的一直都是小成本的電影,我拍攝的電影也大部分都是小成本的,所以我才那么喜歡《彗星來的那一夜》。現在這部《死神來了》雖然可能更加精彩,但是卻已經和我的路數不太一樣了。”
卡森知道邱子寧說的是實話。
事實上,邱子寧在好萊塢完全就是一個奇葩。
又或者說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要知道好萊塢的電影,都是以大制作、特效場面而著稱。
但是邱子寧呢?
在他的電影里,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大場面,特效用的也不多。
但就是這樣,也在好萊塢炙手可熱。
因為他,就是能夠用小成本獨立電影撬動高票房,而且一直到現在,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部口碑不好的電影。
這是極為難得的。
不過對于邱子寧的話,卡森還是搖了搖頭:“邱,《死神》這部電影的投資成本也并不高。”
“是的,不算太高,但是我能夠看得出他是想用資本來撬動市場,這和之前的《彗星》是完全不同的。”
卡森無奈:“邱,你的路數可不只只局限在小成本的獨立電影上。上次華納公司拍攝《埃達》的時候重金聘請你做制片人,這部電影可是投資了將近兩億美元,你不是也做得很好嗎?
前兩個月,還在華夏那邊上映了,拿下了四億美元的票房,這可不是獨立電影了吧?而且也不是小成本電影。”
在好萊塢,和華夏的電影制度還是有些不同的。
簡單的說,在華夏是導演說的算,所以算是導演中心制。
但是在好萊塢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制片人中心制。
邱子寧說道:“我只是喜歡《埃達》這個神話故事而已,并且,電影投資兩個億,又不是我出錢,我只是拿錢辦事而已,說明不了什么。”
話題一轉,邱子寧問道:“不過,你現在有時間嗎?剛好陪我看看這部電影怎么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