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沈洋的賣力表演,宋寶也不甘示弱,身著紅色外套頭戴大紅帽子的宋寶,從出場就展示出的夸張表情,和不時爆出的經典段子,簡直像一個核武器一樣迅速感染了現場觀眾。 沈洋、宋寶在舞臺上一靜一動的默契配合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磨合出來的,他們不愧是舞臺上當之無愧的天生笑匠。 東北民間藝術團的節目效果非常好,完全達到了徐開想要的一鳴驚人的目的。 說老實話,東北民間藝術團的本子,是徐開改動得最少的一個本子,由此不難看出,其底蘊確實深厚。 第二個登臺的是楊天賜,他表演得是《別惹蜜蜂》。 紅色幕布緩緩升起,舞臺上是公園常見的場景,一張雙人椅,一塊請勿踐踏小草的提示牌,畫面精美的超大液晶屏公園背景畫,僅此而已。 歡快的音樂響起,一個面帶笑容的年輕人踩著輕快的舞步走出來。 楊天賜行動輕盈,表情豐富,動作有趣又不浮夸,剛走幾步,就撞上了一只在空中飛舞的蜜蜂,他揮了揮手,想要趕走它,眼珠子還不停轉動著,追逐蜜蜂飛舞的蹤跡。 與其余幾組喜劇人都有強大的團隊支持不同,楊天賜就他自己——從創作到表演,他的作品本來全都得由他自己來完成。 還好,徐開在看過楊天賜的表演了之后,根據上一世的經驗為他提供了大量默劇表演的主意。 這使得楊天賜的默劇上升了一個非常大的高度。 楊天賜本人也很爭氣,他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和生動的肢體語言演繹了一個孤獨的倒霉蛋,這段無聲的“行為喜劇”表演,體現出了精準的速度與控制,贏得了滿堂彩。 第三個登場的是張曉蘇和甄小玲團隊。 原本張曉蘇和甄小玲想表演的小品是一部詮釋女人多面性的作品。 但徐開看過了之后,覺得不好,于是親自幫張曉蘇和甄小玲創作了小品《你好,李煥英》。 張曉蘇和甄小玲一看這個劇本就喜歡上了,然后毫不猶豫的就換上了徐開給她們創作的《你好,李煥英》。 為了讓張曉蘇和甄小玲詮釋好《你好,李煥英》這個作品,徐開還借給張曉蘇和甄小玲不少開心麥子的喜劇演員。 這不是一部劇情邏輯能夠自洽的作品,戲劇沖突的設計過于直接簡單甚至魯莽,但最終故事的情感濃度、笑與淚相加的觀看效果,使得觀眾忽略了作品的缺憾,沉浸在了情緒當中。 張曉蘇和甄小玲也將《你好,李煥英》這個小品詮釋得極好,她們用精湛的表演穿透了“大眾化”這堵疏密有致的“圍墻”,使觀眾無意識間過濾掉了小品這一大眾產品自身所攜帶的文化噪聲,愿意被創作者至純的情感所打動。 張曉蘇和甄小玲表演完,竟然收獲到了不亞于東北民間藝術團的掌聲和叫喊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