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荒山東峰崖壁高及千丈,下臨藏劍湖,上沒青云端。孤壁突兀,如巨斧劈就,無寸草只木可生,下端有十二樁黑鐵柱,一部分嵌在壁中,一部分探出頭來。 鐵柱由鐵鏈連接,共分為六段,一層高于一層,仿若云橋,是為寺中弟子修煉步法所設。此際正有一個十來歲的少年,一步一頓地走在第一段鐵鏈上,不遠的岸邊站著位神情肅穆的僧人。 那少年正是寒凌江,僧人正是苦竹。 昨日寒凌江上山,為參加一年多后的小武式,戒律長老囑咐苦竹訓練他習武,今日即是受訓的第一天,修行的也正是腳下步法。 兩樁鐵柱相距十丈,寒凌江走了將近一半,照此走下去,半炷香功夫不到就能順利站在第二根鐵柱上。然而就在此時,平靜的湖面上突然風起浪涌,鐵鏈吹的左右晃動。 風浪中,寒凌江頻頻微調身子,保持身體平衡,走了約三丈遠,終于一個不慎跌落湖中,游回岸邊。 “走出了三丈,比上次要好些。但還是不夠穩,再來。” 寒凌江甩了甩身上濕水,走上首根鐵樁,深呼吸一口氣,再度步上鏈條。 依苦竹所說,武學的基礎不在手上而在腳下,基礎要想打得牢靠就必須步法扎實。而步法的基礎在于一個穩字,不能因敵而亂,因風而亂。 所以就有了眼前這一幕。每至寒凌江步上鐵鏈中心,苦竹就將施法召來風浪,若能在其中走完剩下的距離,穩字才算基本做到。 寒凌江行至中心,風浪再度涌來,他一面感覺風流方向,一面調整身姿,一步走穩后才走下一步,如此行至四丈,終點即在眼前,心一急,不慎又掉落下湖來。 “不可急躁,再來。” 微嘆了口氣,寒凌江又走上第一段鏈條,風浪中仍行了四丈距離。到最后一丈時,風浪更急且變化無端,他終究還是跌落湖中。 如此反反復復,過了一個晌午,落湖十余次,寒凌江終于首次站在了那第二根鐵柱上,回身大笑道:“哈哈哈哈,我成功了!” 苦竹難得露出一絲欣慰:“再走回來吧。” 這次一開始苦竹便召來了大風,風浪尤為之勝,也不知是否因為成功帶來了信心,十丈距離寒凌江完整地走下來了,回至岸邊。笑道:“苦竹師傅,你的穩字訣我算通過了吧?接下來練什么?” 苦竹道:“還沒算徹底通過,不過可以練練其他的了。” 寒凌江問:“練什么?” 苦竹道:“練敏字,但同時也是穩字。” 寒凌江問:“敏字?那該怎么練?” 苦竹道:“還是在這鐵索上,你先上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