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話是這么說,可是,山海關有張獻忠守著,出問題的幾率不大啊,建奴那邊也就十萬人的大軍。” “十萬人不算少,可是想要突破山海關的防御,幾乎是不可能的!” 一名官員沉聲說道。 王大人道:“那自然是不可能,我們若是可以與建奴取得聯系,然后在和張獻忠說好呢?” “哼!陛下不仁,就別怪我們不義了,我和孔有德是舊識,可以與他先商議一番,只要他同意,我們便可以暗中游說張獻忠。” “那張獻忠先前三番五次的要軍餉,心也不在陛下這里,我有九成的把握,把他給說服!” 這…… 聽到王大人所說,官員們私下里又是一番商量,覺得此事可行,總之,不能再像現在這么下去了。 他們的性命,全都掌握在林凡的手里,說殺就殺,這誰受得了啊! 崇禎和林凡也沒想到,就因為他們的一系列政策,居然讓朝中半數的官員心生反意,暗中與建奴聯系。 白虎司衙門。 “這張獻忠是怎么回事,一封信過去,石沉大海,都這么久了,連個屁也沒有啊。” 林凡自語道。 他等著張獻忠的反應,都等了一個月了,也沒見張獻忠那邊鬧騰一下,看來自己要做下一步的打算了。 “孔有德這個人,該殺十萬次啊,要不拿他作為突破口吧。” 林凡自語道。 1631年八月,皇太極率軍圍困明帝國邊境的大凌河城3萬余軍民,身處登州的登萊巡撫孫元化奉崇禎命派遣孔有德等人自陸路支援遼東。 同年閏十一月二十八日,孔有德等人在北直隸的吳橋突然舉兵造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橋兵變。 兵戈回指,連陷山東諸縣,最終攻克山東重鎮登州并包圍萊州。 明朝調集各路援軍,耗費18個月才最終打敗了這伙叛軍。 叛軍首領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狽逃竄,最終浮海投降了后金。 吳橋兵變出現在明清易代的關口,是一場十分值得研究的戰役。 這場戰役徹底改變了雙方的軍事平衡,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之后明清交戰的作戰方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