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消失的歷史-《方外之消失的八門》
第(1/3)頁
陶昕是陶弘景的后人,而陶弘景是南北朝時期的丹道、醫藥、文學大家。陶昕的醫術繼承自代代家傳,他的祖先曾是太平天國中的醫師,后來跟隨從天京突圍的殘部來到琴高臺。
陶昕既然知道魏晉南北朝、知道遠祖陶弘景,當然清楚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而天國民眾當年來自何方。在他年少之時,陶真功交給了他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搖光軫。
搖光軫是琴高臺的控界之寶,相當于大赤山的兩界環。此物不知是何人所留,但后來被陶真功得到,便再也沒有公開示人,只是私下交給了他最看重的后人。
陶真功告訴了陶昕兩件事。搖光軫是傳說中琴高公留在人間的寶物,事實是否如此,他也無法確認。掌控此物便可以掌控這個世界的意志,宛若能代表皇天上帝,所謂“天兄”也就是這個意思,在歷史上它曾引起過無數次爭奪。
并不是拿到了搖光軫就能發揮其妙用,比如兩界環假如是普通人得到,那也不過是個普通的手鐲。天國陶氏亦有醫家丹道傳承,但想入門并不容易,資質、悟性、性情皆屬上流方可,想修煉到高深境界更須緣法。
陶真功去世之時,陶昕年紀尚輕,陶氏家傳丹道雖已入門,但修為尚淺,不足以催動搖光軫的妙用。一直等到他年近五十,那時的天國已經到了覆滅的邊緣,陶昕才開始走遍天國各地,試圖祭煉并掌控搖光軫。
陶昕并沒有介紹陶氏醫家丹道秘傳,也沒有具體說他是怎么祭煉搖光軫的,但結合其人的生平事跡,丁齊大概也能猜到。因為丁齊本人就有在大赤山中祭煉兩界環的經歷,而且剛剛走遍天國凝煉心盤并祭煉景文石。
丁齊只是插問了一句:“您為什么要穿那身竹甲?”
陶昕解釋道:“剛開始之時,是為了防范夜龍襲擊,到后來便是為了掩人耳目。所有不能理解之事,人們都希望能給它一種解釋。”
丁齊此番走遍天國各地,夜間是不趕路的。假如非得在夜間趕路,恐怕也得學陶昕當年的樣子穿一身竹甲,否則就算棍術再高明也抵擋不了那鋪天蓋地的夜龍。但若祭煉并掌握了控界之寶的妙用后,那身竹甲根本就不需要了。
別說真正的控界之寶搖光軫,哪怕是丁齊如今祭煉的“偽控界之寶”景文石,持之在手也可以讓夜龍對自己視而不見,更別提襲擊了。而且黑夜已毫無影響,陶昕可以讓自己的意識無處不在,很輕松就能找到所有的幸存者。
可是根據記載,陶昕穿行黑暗的時候,始終披著那身竹甲,看來目的就是為了掩人耳目,不希望大家知道搖光軫的存在。倒是丁齊拎著一根棍子夜間在村社外面溜達,顯得比當年的陶昕天兄神氣多了。
陶昕挽救了天國,并留下了新十款天條,被后世尊為圣人。當年整個天國只剩下了五百人,很多傳承都斷絕了,是陶昕組織大家重新整理發掘。可是在天國所有的典籍中,有關搖光軫的記載都消失了,此物再無人知。
陶昕既然掌握了搖光軫的妙用,當然也打開門戶出去過,而且還不止一次,累計在外面待的時間差不多有半年。最后那一次,陶昕留下遺言,說自己將要離世而去,然后獨自進入山野不知所蹤。當地傳言他是受皇天上帝招喚登天,其實他是去了外面的世界,并將搖光軫拋在了琴溪流水中。
聽到這里,丁齊忍不住插話道:“陶先生,您到底多大歲數?”
陶昕答道:“留下這道御神之念時我是一百八十歲。至于后來如何,非我所知。”
陶昕留下的這一縷意識,他稱之為“御神之念”。說來也巧,丁齊最近看過的書中恰好有介紹,按照上古說法,這是“七境”修為才能掌握的神通。這縷意識包含了陶昕當時的見知,甚至可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就像他本人一樣與人交流。
但既然是當時的見知,那么后來的事情,便非這一縷意識所知了。丁齊立即就聽出了問題所在,追問道:“既非你所知,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后來離開了天國,并將搖光軫拋于琴溪?”
陶昕:“因為那就是我將要做的事情。我曾猶豫良久,是否將搖光軫傳下去?就在留下這道御神之念前,終于做出了決定——我將離開這里,并將搖光軫拋入琴溪。方才聽說你是外來之人,本以為搖光軫是碰巧被你得到,不料你是另有緣法。”
丁齊:“假如不是因為誤會,您恐怕不會對我提起搖光軫,因為你不想再有人知道此物的存在。可是你已經提到了,所以才會對我解釋了這么多,是這樣的嗎?”
陶昕嘆了口氣道:“的確如此。”
丁齊:“你將搖光軫棄于琴溪,就是關閉了天國的門戶,這里的人再也無法出去。你為何不告訴他們真相,為何不在天國危亡之時將所有人都帶出去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林州市|
含山县|
建阳市|
千阳县|
临武县|
万荣县|
池州市|
江川县|
通道|
上饶县|
宜宾市|
新河县|
南平市|
崇州市|
绥中县|
闵行区|
东明县|
淮北市|
阿合奇县|
新乐市|
柏乡县|
彭阳县|
五家渠市|
青海省|
西城区|
铅山县|
多伦县|
河北省|
南投县|
监利县|
开化县|
棋牌|
陆川县|
房产|
芒康县|
望奎县|
白玉县|
吴江市|
波密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