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獨孤皇后是個朝堂上的強勢女人,隋文帝楊堅又一貫懼內,這次獨孤皇后網開一面,主動給堅守一夫一妻制大半輩子的隋文帝納個妃子,隋文帝是既得便宜又賣乖。隋文帝身邊五十九歲的獨孤皇后,換了絕色傾城,年方二十五歲的陳叔宣,那真是天壤之別,讓隋文帝大喜過望,陳叔宣遂由陳尚儀封為陳美人。 老夫少妻,恩愛相伴,無話不談,一連數日,忘乎所以。這夜云雨歡愛之后楊堅嘆道:“朕沒想到年老之時,還有叔宣相伴,今生無悔矣。唯有一事,讓朕糾結于心,放心不下。” 陳叔宣問道:“陛下還有何事顧忌,何不說出來,讓臣妾幫著分解煩惱?” “蜀王楊秀,前日來信,歷數新太子之罪,為楊勇叫屈喊冤,三個兒子都是朕的骨肉,讓朕著實為難。” 陳叔宣一聽,蕭珺平日待我不薄,若是將此事隱瞞,只恐日后楊廣太子難保,便安慰楊堅說道:“偏聽則暗,兼聽則命,陛下還是多多聽聽朝中議論,再做安排。” 雖說隋文帝楊堅心中擔心此事,但由陳叔宣枕邊吹風,只得暫且將此事拋到腦后,只顧得云雨歡悅。 次日,太子妃蕭珺入宮看望獨孤皇后,獨孤皇后病情一日甚過一日,已有彌留之樣。見蕭珺跪在床前,獨孤皇后才略有精神,獨孤問道:“陳美人伺候皇上可好?” “母后放心,陳美人久經母后調教,伺候陛下處處到位,無有不妥之處。” 獨孤皇后盯著蕭珺,言道:“皇上和叔宣幾天沒來了,哀家活著也多余了。” 蕭珺道:“母后何出此言?尚有孩兒日日陪伴。” “哀家知命了,自知大限將到,眾多兒媳之中,唯有你最賢良,身世非凡,又吃苦耐勞,日后當多做太子表率,輔佐他榮登至尊,振國興邦。” “孩兒自會效仿母后,輔佐太子。” 婆媳正在攀談,忽然聽見有人到來,原來隋文帝與陳貴人前來寧安殿探望,隋文帝再見獨孤皇后,老兩口如舊情復燃,老淚縱橫。 這時一旁的陳叔宣拉著蕭珺衣襟到偏殿而來,蕭珺心中疑惑,便問道:“美人叫我何事?” 叔宣道:“昨夜聽皇上告我要事,蜀王楊秀正為廢太子之事鳴不平,歷數新太子罪過,只恐皇上老糊涂了,聽信讒言。太子妃早作準備,以防皇上廢立太子,重蹈覆轍。” 蕭珺聞聽此言,臉色大變,言道:“那美人替我侍候母后,我立刻回東宮。” 蕭珺急匆匆回到東宮,太子楊廣一見蕭珺臉色慌張,便問緣故。蕭珺便把陳叔宣所說之事,一一告知。 楊廣躍然起身,雙手倒背,來回踱了幾步,對蕭珺言道:“自古以來,兄弟之爭,多是刀兵相見。這楊秀自幼雄心勃勃,勝過楊勇,早晚必成后患。” 蕭珺道:“殿下不過兄弟五人,如今大哥楊勇被廢,三弟楊俊病故,只剩四弟、五弟,皇室日漸趨弱,也并非好事。” 楊廣一笑,反問道:“愛妃以為本宮何人,少幾個兄弟便做不了太子?無論抵御突厥,平定北齊殘余、討伐南陳,收復嶺南,還是大治江東,著書立作,弘揚佛法,哪有本宮辦不到的事。楊秀之事,決不可拖延,以免被老四蠱惑了父皇。” 說罷,楊廣便往外走,蕭珺追上,拉住楊廣問道:“殿下要去哪里?” “本宮去見楊素。” “聽臣妾一句良言,萬不要害了老四,以免殿下背上欺兄害弟的名聲。” 楊廣點了下頭,說道:“愛妃所言有理,本宮自有分寸。”言罷,楊廣便去命趙才準備車攆,去見楊素。 越國公楊素正在府上寫詩,聽說太子造訪,趕忙整好衣冠出門迎接。楊素把太子楊廣請到府上,楊廣如閑庭信步便來到正堂,一看桌案之上,寫有詩歌,便近前細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