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衣冠-《過河卒》
第(3/3)頁
“崔嬸說笑了。”齊玄素道,“是天罡堂的例銀發(fā)下來了,手頭寬裕,就給自己置辦了一身行頭。”
天罡堂不是清平會,所有收入都是光明正大,沒什么不能說的。
崔道姑上下打量了一番齊玄素,打趣道:“男人知道主動收拾打扮自己了,多半是有了心儀的姑娘。天淵,你說實話,是哪家的姑娘?是不是你在天罡堂認識的同僚?”
齊玄素連連擺手:“沒有的事情,今天正好是下元節(jié),有個朋友之間的應酬。”
崔道姑笑道:“既然如此,那快些去吧,我也有事。”
齊玄素的師父齊浩然當年是四品祭酒道士,崔道姑與齊浩然平輩論交,當然不是泛泛之輩,當年就是一名五品道士,如今已經(jīng)升為四品祭酒道士,在度支堂任職,就算齊玄素升了六品道士,也要喊一聲“崔法師”,只是因為早年的關(guān)系,這才稱呼一聲“崔嬸”。
崔道姑離去之后,齊玄素招呼了一輛羊車,往太上坊行去。
下八坊與上八坊的距離著實不短,再加上今天是下元節(jié),上清大街和玉清大街上人來人往,街道兩旁甚至還掛了燈籠,所以哪怕是乘坐羊車,也用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才到太上坊的東門。
齊玄素剛下羊車,就見張月鹿從東門走了出來。
今天的張月鹿也換了一身常服,不過十分保守,上身是一件天藍色齊腰對襟小襖,紐扣一直扣到脖子位置,可謂是嚴嚴實實,下面是素白裙子,裙擺垂至履面,只有圓頭鞋翹探出裙擺,外罩一件青花比甲。因為她還未曾嫁人,所以不曾盤發(fā),更不曾滿頭珠翠,只是以一根木簪簡單束起。
這要是在大晉年間,張月鹿這等打扮只能算是尋常,之所以說是保守,是因為前朝大魏時,心學興起,取代理學,不再一味滅人欲,故而世道風氣變得開放。
待到大魏末年,更是發(fā)展到了極致。
男子著女裝不是怪事,口脂面藥,紅絲束發(fā),以紅紫艷色為奇,甚至頭插金簪玉釵,著婦人紅紫之裙。有詩云:“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
女子不再纏足,敢于穿木屐,裝束更為大膽,發(fā)展出了內(nèi)衣“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口向后,釘有一排紐扣或系帶作固定,形成明顯的收腰,深諳凸現(xiàn)身材之道。尤其到了大魏末年,女子將貼身的內(nèi)衣外穿也較常見,有大膽女子,不穿中衣,故意將外衣領(lǐng)口敞開,使主腰外露。
待到大玄朝廷取代大魏,使得這種風氣略有收斂,最起碼男子著女裝的風氣被剎住了,卻仍不講究禮教大防。女子雖無“時式妝”之說,但潮流風氣也極多變,上衣和裙的長短貶抑時常,衣式亦窄亦寬。四方服飾,都仿帝京。
如今帝京便流行褙子,直領(lǐng)對襟,兩腋開叉,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許多女子不著中衣,只著主腰,外罩褙子,便會露出胸口的一片白膩,頗有盛齊遺風。
在這種風氣下,張月鹿的這身打扮雖然淡雅樸素,但卻有保守之嫌。
不過齊玄素對于這種情況并不意外,事實上,以他對張月鹿的了解,他甚至認為張月鹿會穿男裝,這也是當今的風氣之一,畢竟許多女子裝束過于繁瑣,騎馬出行或是與人交手,不如短打扮的男裝便利。去烏戈山離的時候,張月鹿和沐妗都是一身改過的男裝,現(xiàn)在僅僅是保守一些,已經(jīng)很不錯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江|
左权县|
县级市|
廉江市|
疏勒县|
汾阳市|
宾阳县|
临沂市|
西乌|
淮滨县|
湘西|
绩溪县|
敦煌市|
黔西|
股票|
嘉祥县|
贡觉县|
永春县|
犍为县|
库车县|
德惠市|
磐石市|
察雅县|
香河县|
高邮市|
神农架林区|
田林县|
陇西县|
杭锦旗|
金华市|
韶关市|
娄底市|
河北省|
通渭县|
富顺县|
隆回县|
松阳县|
博乐市|
黎城县|
天津市|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