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草叢里的浮尸-《山野詭聞筆記》
第(1/3)頁
“野炊?”
我一愣。
那不就是在野外自己做飯吃嗎?這有啥好玩的?
我沒明白他興奮的點在哪兒啊……
但不止是王大春,他其余那些小弟們也都很高興地討論著,到時候要帶什么食材和廚具等等。
我聽了之后,才大概明白了。
兩河區中在每年的九月底,會組織新生前往川江邊的開闊河灘地上野炊。
這既是為了體驗一下大自然,加強動手能力,也是培養同學之間團結合作。
那個年代,其實比較繁榮的大鎮、縣城里的孩子們,已經對農村鄉下沒有太多概念了。基本上,日常很難接觸到一些田野里的知識。
比如王大春,這家伙就連小麥和水稻都分不清楚!
所以學校的這種組織集體野炊,也算是當時的“素質教育”手段之一了。
很多城鎮里的殷實人家,都還是比較支持的。
當然像我這種從小就在遠離城鎮的鄉下農村長大的娃兒,一天到晚都在山野中到處跑。和別的小伙伴經常在野外弄點東西來吃是常有的事。
先大家一起挖個土灶,用枯枝生一堆火。
然后菜田里掐點兒嫩菜,水田里扣點黃鱔泥鰍,河里摸點兒魚蝦……直接用陶罐來煮著吃,或者薄薄的石板來煎著吃。
上面撒點兒家里偷來的鹽巴,或者抹點香油。
味道還是非常不錯的!
不過因為從小玩兒多了,也就沒太把這“野炊”當成一種巨大的樂趣放在心上。
沒想到對于城鎮里的少年來說,這竟然是能夠提前一天就激動著討論的事。
而且不止是王大春這伙人,周圍一起往學校去的學生,也都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說的也全都是野炊的事兒。
“好吧,城里人真會玩。”
我聳聳肩,有些無奈地想著。
對那個時候我的來說,兩河鎮,已經算是城里了!
至于縣城和真正的市里?
我還沒去過呢!
也就因為這事兒,明顯感覺到全班大部分同學都心不在焉的。
連一向認真的姚楠,我都發現她上課開小差,在作業本上寫著明天野炊要準備的一些東西……
只有我,還是認認真真聽課、做筆記。
倒不是真有多熱愛學習,純粹是被逼無奈——誰讓我有個對此這么重視的師父呢?
……
第二天,周五,不上課。
整個初一年級共五個班的人,都直接帶著各種食材、廚具、調料等東西,在大操場上集合之后整隊。
然后就在初二和初三年級學生羨慕目光的注視下,被各班的班主任和其余老師帶領著,有序地出了校門,一路往鎮子北面的郊區而去。
兩河鎮,之所以得名,便是因為有兩條河從鎮內蜿蜒而過。
其中一條流經鎮子北面,另外一條則是流經鎮子西面,并且在兩河大橋位置交匯在了一起。
幾百年之前,兩河鎮最早的居民們就是在這兩條河邊臨水而居,漸漸的,就變成了地扼川渝交通的重鎮。
這兩條河的源頭,就都是在鎮北方大約兩公里之外的川江!
我們野炊的地點,就是在已經廢棄的川江碼頭后方的大片鵝卵石河灘上。
一路上,其他人歡聲笑語,我則是陷入了回憶之中。
我想起了幾年前,還在念小學時的那個夜晚。
玉盤般的圓月、長發遮面的師父、破舊的朱紅小船、湍急的江水、游蕩的江中精怪、詭異的浮尸、山腰豎立的百骨塔……
那些畫面,即使過去了好幾年,都無法忘記。反而在記憶中越發清晰。
當年的自己,只知道害怕,以及照著師父的吩咐做事。卻不知其中的真正兇險之處。
現在我也已經算是踏入玄門江湖之人,不但也已經練出了“炁”來,更是學會了一些風水堪輿和符咒法術!
因此細細想來,才知道當初的那個夜晚經歷了多少兇險——恐怕當時遇到的許多邪祟,都遠比化為兇尸的段小姐厲害得多。
尤其是那百骨塔中的尸王!
連師父都不愿和它起沖突,只能是言語相商量。還好,那家伙是屬于良善之輩。
當然,百骨塔所在的山峰名叫“望天峰”——是兩河鎮附近川江流域最高的一座山。
雖然待會兒在我們野炊的地方也遠遠能看到,但其實還要往川江上游走十幾里的距離。
“喂!你想什么呢?在這發呆。”
旁邊一個清脆的聲音,打斷了我的回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阿城市|
通道|
特克斯县|
西青区|
汉沽区|
蒙山县|
晴隆县|
邵阳市|
壶关县|
时尚|
元谋县|
广河县|
宝丰县|
旅游|
夹江县|
西贡区|
鹤壁市|
武乡县|
四平市|
鹿泉市|
隆安县|
广宗县|
溧阳市|
罗平县|
扎囊县|
永德县|
资阳市|
高雄市|
托里县|
陵川县|
马山县|
张北县|
梁河县|
乐都县|
敖汉旗|
丰镇市|
宝应县|
新邵县|
新巴尔虎右旗|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