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過神后,文小冉再一次點開視頻。 仔細分析每一個細節與暗示。 越看,越覺得驚為天人。 旋即,便在專欄里開了一篇文章,開始寫樂評。 【如果說,我給音樂打80分,那么,mv的完美表現,完全將這個分數給拉到了另一個層次。】 【乍看之下,很多人一定會厭惡這首歌的mv,一開始我也是這樣。】 【腐爛,惡心,我甚至覺得,這mv只有20分,甚至是負分,毀了這么美的一首歌。】 【但當我仔細看下去后,我卻發現我錯了。】 【在惡心丑陋的背后,隱藏的是美。】 【那腐爛骯臟到令人窒息的感覺,不就是那無法安放的過去?聲嘶力竭與迷離入髓的回憶穿插,透過磨砂玻璃的窗欞,金色的陽光上布滿一層灰塵。】 【正如歌名《煎熬》一般,在信仰破碎后,將自己扔在垃圾堆里,任由污漬生長,逐漸腐爛,那四處爬竄的蟲子,是無處安放的絕望與孤獨。】 【這是情感的地獄,是最腐臭的回憶。】 【我本以為這就是單純的細致入微的描繪這種腐爛與頹廢,但當真正爆發之時,真正的美才徹底展現,藝術感開始升華。】 【這種美與丑的對比,讓我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而這首mv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強烈的對比,卻充滿了人道主義的思想。】 【大雨沖刷了一切的陰霾,就像是趟過烈火煎熬之路,將自己燒成灰燼,又從灰燼里重生。】 【是的,這部mv講述的不是腐臭,是重生。】 【真正重生的那一刻,將那代表著腦海,記憶深處的臟亂房間徹底清掃干凈,干枯的玫瑰,餿掉的食物,仿佛那曾經不堪回首的記憶,全部清掃。】 【感動不可避免的油然而生。】 【最后,重歸生命與清晰。】 【雖然依舊感覺有些陰暗,但陽光已經照射了下來。】 【很多時候,經歷煎熬的時候,我們都感覺我們好像死了,但其實,我們還活著。】 【如果你無法體驗這種痛感,那么我很為你高興,也愿你的生活永遠充滿快樂與陽光,因為你是幸福的。】 【如果你體驗過,或者正在體驗這種痛感.......】 【我希望你也能像mv的女主那般,走出來,扛過去,最后......】 【重生!】 打完字,輕輕點擊發送,文小冉再一次長舒一口氣。 甚至有些感慨。 這段mv,究竟是怎樣的人才能拍攝出來? 幾乎每一處細節,都可以當做暗示。 幾乎每一個整體,都充滿了一種嚴謹到偏執的藝術處理形式。 各種隱喻,暗示,細節,類比。 以及前后這強烈的反差。 對于藝術“形式”上的營造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進而完全可以承載的起非常厚重的內涵與藝術美。 經得起推敲! 如果不是對藝術鉆研到極致,對細節要求到苛刻的人,怎么可能做出這樣的設計? 好奇之余,文小冉開始仔細查找這部mv的工作人員。 導演.......張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