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馬津的放棄,對整個曹軍而言,影響甚大,可想而知。 于禁本在白馬津做好了殊死抵抗的準備,但卻沒料到曹操居然會下令讓他與劉延撤回官渡。 而他這一撤,就等同于讓袁紹的十萬大軍從容渡河,官渡危矣。 可是他心中也明白,曹操不會胡亂下決策,若無依據,曹操斷然不會讓他毫不抵抗的撤回。。 當他回到官渡,已是第二天的黃昏。 他在曹軍修筑的防御工事上老遠就看到了曹操,見得主公無恙,他這才放心下來。 他是個聰明人,知道什么事該問,什么事不該問。 所以當他率軍返回,對于為何要讓他和劉延撤回官渡之事,他對曹操一句話也沒問,就像是聽從了一次普通的調令,毫不在意。 是夜,中軍擺宴,款待此次出征的文武。 曹操在宴會上慷慨激昂的發言,鼓舞了在場的文武之心,盡管當下局勢對他們而言,十分的不利。 可這并不能影響曹操對曹秀計策的判斷。 他深信,只要按照曹秀的計策行事,這一仗他根本沒有輸的理由。 當宴會結束,文武散盡,中軍營帳之中只剩下曹操,曹秀,于禁三人。 “少公子的酒,可真是千古一醉啊,于禁這么多年來,從未醉過,今日居然有些不勝酒力了。” “哈哈哈哈哈......” 于禁是不是真的醉了,曹秀不知。 但是從于禁搖搖晃晃的身影,從他一改常態,文縐縐的用詞來看,他似乎是真的不勝酒力。 曹操也有些醉意上涌,聞聲大笑道:“秀兒釀的酒,性烈如刀,入喉如火,文則啊,你該不會今日是第一次飲吧?” 曹秀坐在一旁并未出聲,因為他聽得出來于禁話里有話,而曹操卻也是在暗示。 于禁當然不是第一次飲他釀的酒,也不是第一次聽曹秀為曹操獻計。 但是這是于禁第一次對曹秀的計策感到十分不解,以酒喻之,卻也十分的恰當。 他在返回官渡后,就從曹洪等人那里聽說了此次放棄白馬津的計策是曹秀出的,而曹秀身為少公子,乃是曹操此次欽點的軍師,又是漢廷御史大夫,更是曹操的親孫子,他當然不好直問,故此這才繞著彎來尋求曹秀的解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