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都是銀子惹的禍-《穿越明朝成天啟》
第(3/3)頁
正如王朝輔所說,這些東西確實只有豪商士紳才能買的起,加上事物新鮮,剛剛售賣的時候還算火爆,越往后的話,可能會開始趨于平和。
而且因為時間太倉促,所生產用的廠房完全是民用居所改造的,根本來不及建設,產量自然也是有限。
剛登基的時候內帑里還有五百多萬兩,可是建立格物研究院,編練新軍勇衛營,給九邊的明軍補發銀餉,去遼東時又帶走了百萬兩,經過這些花費之后,內帑已經見底。
要不是這次遼東之行狠撈了一筆的話,接下來包括宮中的各項費用都得從這些皇店所賺的銀子里邊出。
不過此次從遼東撈了一筆銀子,又有皇店的這些收入打底,朱由校的腰板硬氣了一些,想起了之前關于茶供等事宜。
如今宮中光茶供一項每年便有十萬斤,而據朱由校查閱所知,太祖時期每年的茶供才僅僅數千斤而已,哪怕如今宮中人數比太祖時期多了數倍,茶供也不至于超出這么多啊。
多出的那些自然被宮里和宮外私分了,僅此一項,每年便超過二十萬兩銀子被貪墨。
不僅如此,地方鎮守太監和地方官打著茶供的名義,他們何止征收十萬斤,幾十萬斤都不止。
而且采茶之時,正是農忙之時,為了應付茶供,農民們也誤了農時,有時不得已之下,茶農們只好自己掏錢在市場上買,來完成征收。
可以說,民間苦于茶供久矣。
想到此處,朱由校覺得不能再等了,說道。
“從今年起,宮中取消茶供等一應事務,由宮中出銀兩派專人前往地方采買即可。”
啊?一眾太監全都張大了嘴巴,驚得說不出話來。
取消了這些進貢的話,豈不是要少很大一筆收入?
看著這些太監們一臉便秘的表情,朱由校心中冷笑,之前沒銀子則罷了,如今既然有了銀子,又知道這項惡政,豈有不改變之理。
就算是采買也花不了多少錢,還是以茶供為例,以每年采買兩萬斤為標準,每年所需銀兩也不過十萬而已。
其實在登基之初,朱由校讓王安去東南各省搜集番薯和玉米等農作物時所用的方式便是采買,而非進貢。
從那時起,朱由校便在給天下人一個信號,預要取消一應進貢事宜。
所以,如今驟然取消進貢,會讓民間百姓更容易相信些。
“爾等下去吧,朕乏了。”朱由校對著那些滿臉驚愕的太監們擺了擺手,便要回到暖閣去。
卻在這時,一個小黃門走進了乾清宮,稟報道。
“陛下,戶部尚書畢大人求見。”
朱由校邁出的腿頓住了。
心中苦笑,看來這群人不把自己手里的這點銀子榨干是不會罷休的。
剛想到此處,卻又聽到那小黃門接著說道。
“畢大人讓奴婢將這份奏疏交給陛下,他說陛下看完之后,自會見他。”說著,小黃門將奏疏高高舉過頭頂。
拿到奏疏后,朱由校只看了一個標題便愣住了,只見上邊寫有幾個大字:整頓鹽務規章。
“讓畢愛卿前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