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奴怎敢,老奴不過是來接殿下罷了。” “魏公公一人來接,恐有不妥,咱家也一并來接殿下吧。”這時魏朝忽然出現了,他同樣是朱由校留在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之一,權勢雖不能和魏忠賢抗衡,卻也不容小覷。 此時走過來,將魏忠賢往旁邊擠了擠,對著朱由檢躬身說道。 “由老奴來接殿下吧,可確保殿下無憂。” 魏朝處處都和魏忠賢作對,無論朱由校在不在京,都是如此,甚至當朱由校不在京時,他和劉時敏聯合起來,表現的更甚。 此時他如此做派,分明是在當眾打魏忠賢的臉。 魏忠賢正想發作之時,卻忽然看到朱由檢走到了自己面前,問道。 “你會奉皇兄之命,殺了孤嗎?” 聽到此話,魏忠賢身子不由一震。 他想起了朱由校出京之時對他的交代,卻不知五殿下是如何得知的,難道猜出來的? 此刻魏忠賢不由想到,難道皇家之人都這般聰慧早熟不成? 臉上卻并沒有表現出慌亂,而是笑著說道。 “殿下說的哪里話,老奴這就陪殿下去文華殿。” 文華殿中。 此時內閣六部九卿已經全部集于其中,上首龍椅的下側放了一張椅子,劉太妃端坐于上。 眾人皆是一副愁容滿面之色,尤其是朱由校之前剛剛提拔起來的官員們,神情更是如此。 朱由校深陷沈陽的消息已經眾人皆知,此時滿堂大臣持有三個建議。 一種建議是陛下生死不知,朝中應早做打算,唯恐到時措手不及,卻絲毫不提是否營救之策。 一種建議是沈陽城高人多,陛下不會出事,此時應派兵多方營救,迎回圣上。 兩種觀點的人數量相等,此時正在激烈的爭吵著。 所幸,堅信朱由校不會出事的眾臣們官職都比較高,手握重權,其中以朱由校之前特旨提拔上來的官員為主。 而另一方持早做打算主張的官員們,則多是御史言官一類,官職雖不高,發出的聲音卻格外宏亮。 只怪朱由校之前提拔上來的那一批官員任職時間太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威望,所以那些言官才敢于如此和他們針鋒相對。 還有另一小部分人則是保持了沉默,若是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他們多是山西,陜西籍的官員。 當朱由檢在魏忠賢和魏朝的陪同下來到殿中的時候,看到的正是兩方官員正在爭吵,還有另一小部分官員正在看戲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