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活埋能獲得七千五百倍票房收益,最大的原因不在電影本身,而在于它背后的故事。 前世這部電影是獅門花了三百萬美元打造的,主打的是dvd市場對票房本身就沒有多大的期許,所以也沒有進行什么像樣的宣傳。 這一世則不同,可以說道的故事實在太多了。 導演才二十一歲,大制作《肖》的編劇,在劇組無聊之余的游戲之作,花了三天時間拍攝,投資只有一萬美元,道具等東西都是從《肖》劇組借用。 年輕的導演還包攬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等幾乎所有的活……雖然這部片子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可這依然很難得。 還有個梗就是,這部幾乎可以說是福克斯嘴邊的烤鴨,卻飛到了獅門影業(yè)的鍋里。 福克斯的經理太蠢了,我們有必要去是踩一腳嘲諷他一下。 這么多的梗綜合在一起,加上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劇情,創(chuàng)造了遠超前世的票房奇跡。 說它是一部炒作出來的奇跡有點過,畢竟就算只有一千萬的票房那也是奇跡。但能有七千多倍的收益,炒作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件事情對陳景恪的觸動很大,他知道炒作很重要,但對于炒作的方法卻一知半解,現(xiàn)在隱約有些摸到了其中的竅門。 隨著媒體的大肆報道,陳景恪再次站在了大家的面前。家里人紛紛打電話詢問情況,圈內認識的朋友也不例外。 之前合作過的李昂然、豐正青、苗冷等人都發(fā)消息祝賀,并半開玩笑的問他什么時候拍下一步電影,他們也過來沾沾光。 為什么說是半開玩笑呢,因為他們是借著開玩笑表達再次合作的想法。 娛樂圈沒有那么好混,別看和陳景恪一起合作拍攝了《夜店》,可他們在圈內面臨的情況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現(xiàn)在陳景恪明顯表現(xiàn)出了更大的潛力,自然想過來抱大腿,如果能加入他的拍攝團隊,那就真的混出頭了。 而陳景恪自己呢,跟在這蔣問身邊這么長時間,親身體會到了專業(yè)拍攝團隊的好處,也是心癢的不行。 既然對方有進一步合作的意向,他也稍稍遞了一下橄欖枝: “今年要專注學業(yè),沒有拍新片的計劃。不過明年上半年會有新項目,預計在暑期檔上映,到時候如果你們有空歡迎加盟。” 得,這個消息回復之后,電話鈴聲馬上就響了起來。不用看,就是李昂然他們幾個的。 打電話的目的只有一個,把這件事情敲定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