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鞋面是白色的,但皮質已經(jīng)微微泛黃,看不出是二手貨還是放的時間太長。 這也不奇怪,集市里所有鞋子都這個成色,根本沒有新舊的區(qū)別。 阿布神色一喜,詢問老板碼數(shù),兩人比比劃劃一番,因為價錢關系僵持不下。 張承武卻頗感欣慰,在中東女性一般沒什么地位,偏遠地區(qū)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往往待價而沽,甚至不少家庭為了生計賤賣出去。 可看阿布的神態(tài)舉止,顯然對兩個女兒極好,于是他二話不說掏出十美元付了賬。 阿布感恩戴德,嘴里嘰里咕嚕的說著感謝的話。 突然,他雙眼一亮道:“老板你是華國人!” “嗯?”張承武聞言一愣,饒有興致的問道:“你怎么看出來的?” 阿布一臉感慨,提著紅色塑料袋包裝的兩雙運動鞋道:“因為戰(zhàn)亂我只能打零工為生,這些年接待了不少你這樣的外國商人。” “黃皮膚有很多,韓國人傲慢,日本人沉默寡言,泰國東南亞那些陰險,只有華國人比較慷慨,沒有歧視我們的想法....” “我老婆死的早,唯一的心愿就是攢夠錢全家移民去巴基斯坦,最好能培養(yǎng)女兒讀上asianmanagementinstitute,那樣就能去外面的世界見見世面了。” 聽完這話,張承武露出無奈的笑容。 看來世界上所有貧苦大眾都一樣啊,終究是逃不過老祖宗那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兩人一邊談論著本地的風情民俗,一邊趕著這趟晚集,阿布手中很快多了一大堆物件。 這其中大部分是張承武出資購買的,“慷慨”的評語名不虛傳。 因為東西太多,阿布提前回家了,張承武則繼續(xù)探查,一路走來他發(fā)現(xiàn)了不少可疑分子,算是收獲頗豐。 正準備轉身去一旁的小店買盒嚼煙玩玩,卻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此人雖然戴著面罩頭巾,但卻皮膚黝黑,特別是一雙大眼珠子,咕嚕嚕的,跟他媽燈泡一樣,在印歐白種人居多的集市里特別顯眼。 對方正站在一個小電器的攤子后面,嘴里嘰里咕嚕的叫賣著華國進口小風扇,滿頭大汗賣力無比。 張承武眼前一亮,快步上前操著一口流利的達里語問道:“怎么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