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notes手術結束后幾天,蘇杰其實還是挺緊張的。 雖然術中沒有出現什么大問題,但感染、結石復發這些后遺癥,往往需要時間的醞釀才會漸漸發作,甚至驟然爆發,難以收場。 不過好在術后觀察了三天,除了菊花隱隱作疼,病人一切安好。 病人有嚴重的瘢痕體質,這次突發膽囊結石,原本都已經做好了身上再背負一大塊丑陋疤痕的心理準備了,可沒想到最后竟然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通過一項新技術做到了無痕手術。 對此,病人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感謝東南醫院高新分院的醫生,感謝醫學的進步,感謝自己運氣足夠好,感覺菊花…… 柯院士聽從了蘇杰的建議,和朱旭陽達成了合作關系,在普外科開始大力發展notes技術。 蘇杰的意見其實也很有說服力,雖然同屬東南醫院,但和本院的雄厚實力相比,分院還是顯得太單薄了。 如果這種時候還不抱著海納百川的態度,謙遜的接受新技術、新項目,那在這個已經卷到喪心病狂的世界里,高新分院永遠都沒有成長起來機會。 一共八百米的賽道,人家本院都已經跑出去兩百多米了,而且人家還跑的比你快,你憑什么追得上? 想追上,那就只能耍點無賴,走點非同尋常的近道,才有一點點可能。 而事實證明,notes技術也確實被需要。 在目前的臨床上,微創儼然已經成為了主戰場,病人不再單單追求戰勝疾病,他們更希望在戰勝疾病的過程中,自己能犧牲更少的代價。 notes技術利用自身腔道,無創手術,雖然腹腔鏡的一公分孔洞傷疤已經足夠不起眼,但和真正的無創相比,腹腔鏡還是敗得很徹底。 柯院士找了幾家媒體,將這個病人手術成功的案例宣傳了出去,蘇杰也在本院的普外科做了宣傳,反正都是一個系統的,繆主任也不好說什么。 結果就是。 分院普外科的病房終于住滿了! 從新院區成立到現在足足過去了快兩個月的時間,借助之前那臺聯合手術的宣傳造勢,再加上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分院普外科終于進入了全力運轉的模式。 床位住滿,手術量也快速激增,再加上分院普外科主要的術式都是微創,平均住院日都很短,床位輪轉率極快,一個月下來,獎金直接翻了一番! 直到腰包鼓鼓后,分院普外科醫生們才猛然發現,自己如今美滋滋的生活,好像都和蘇杰醫生分不開啊。 不管是兩個月前的聯合手術,還是notes技術的開發,不都和蘇杰醫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嗎? 何況分院普外科剛剛開展notes手術,蘇杰醫生幾乎每天都會來指導手術,分院普外科的醫生們大部分都和他一起上過臺子,而但凡只要和蘇杰上過一次臺子,最后都會沉淪于蘇杰高超的手術技藝,無一例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