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不支持死刑。” 高肅不支持死刑的意見,是周昶和楊靖沒想到的,這也出乎了陳云甫的意料。 畢竟考慮到軍方和民間的感情,這種侮辱英烈的行為怎么看都是殺了最痛快。 因為詫異,所以陳云甫說了一句。 “說說看,你不支持死刑的原因。” 高肅遂接話解釋道:“在臣說原因之前,臣希望大王和諸位先冷靜一下,我們現在在討論的,不單單是這幾個人的生死,而是將來全國成千上萬乃至更多人的生死。 另外,我們在酌定補充一條新的刑法條款,制定一條新法律之前,千萬不要夾雜主觀情感進入,不然的話,法無好法。” “這幾人侮辱英烈的行為,確實傷害到了國家和軍民的感情,不過我們應該弄明白,他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什么。” “是出于質疑還是說受某些陰謀者的暗中指示,打算混亂我國家之思想、離間軍民之感情,如是單單因為質疑而口出妄言,其行為,無非就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認知存在缺陷以及自大所帶來的。 淺薄的認知讓這些人篤信他們做不到的事,天下人都做不到,故而自大的將自身的失敗套在英雄的身上。 那么,這不過是愚蠢的犯罪,而不應視為險惡的犯罪,定死刑,太重了。 若是后者,圖謀混亂國家思想、離間軍民擁戴之情,那就是罪大惡極的亂國行徑,定罪就不應該定侮辱英烈罪,而應該定亂國罪,十惡之一,殺之理所當然。” 高肅侃侃而談道:“因此,還是要審訊一番的,看看他們的罪行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犯下的,是因為愚蠢還是因為有什么見不得光的陰毒用心。” 陳云甫沒有表態,而是看向邵質問道:“岳丈,您主管三法司多年,說說看您的意見呢。” 后者沉吟片刻,看向高肅道。 “高寺卿所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忘記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教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