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冬風漸寒,樹影料峭。 為期三天的皇太子監國恩科,在十月十一日這天,終于迎來了結束的時刻。 不過,此刻結束的并不是真正的結束,而是,恩科考生們考試的時間結束了。 剩下的時間就開始進入到閱卷,放榜的倒計時了。 而這段時間,則就是這些考完恩科的考生放松的時間了。 他們可以在這幾天里盡情高歌,盡情揮灑,以最豪邁的姿態迎接著金榜題名的那一刻! 考完三天數科的程大壯終于從考場之中出來了。 三天的考試使得程大壯的臉色略有慘白。 很顯然,這么高強度的考試對他這位六十六歲的老人而言,還是太過吃力。 萬幸,他終于熬過來了。 現在程大壯激動的是,自己終于在這三天內,將自己的一身所學在這場恩科考試中展示出來了。 至此他也算是完成了心愿,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程大壯離開恩科考場之后,沒走幾步他就轉身站在順天考院門前,與萬千正出考場的考生,正好相向而立,站在原地好似一根閱盡千帆的沉舸老木! 顯得無比滄桑。 程大壯抬頭看著順天考院的匾額,他的眼中全是歷經滄桑后的感動,他不由的拱起雙手對著考院深深一拜。 這一拜,就好像是一次他與自己夢想的一拜。 考過這場恩科,他此生,就沒有辜負自己少時的夢想了! 等程大壯起身后,他的眼淚又一次的溢出了眼眶。 可見,程大壯真的是無比感激這次恩科給了他少年時躋身正途,一展所長的夢想機會。 西山皇莊的幾人翹首看著考院中出來的學子。 當他們看到眼熟的西山三院學生帶著洋溢的笑容從順天考院中出來時,這些人的臉上也立刻浮現出了激動的笑容。 陳經綸,楊春元,徐光啟,王瓦特等站在一處,當他們看到程大壯轉身對著順天考院拜去時。 這些人的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他們這些人里,只要陳經綸,楊春元,徐光啟經歷過系統的科舉教育。 但是,真正參與過科舉的也僅有徐光啟一人而已。 而徐光啟雖然才氣過人,但是,他在這歷屆的科舉考試中,卻始終沒能夠得償所愿成為一位可以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的進士老爺。 現在,看著已經六十六歲,已是皓首蒼髯的程大壯,他們心中滿是唏噓,也滿是敬佩! 這么大年紀的人,還能堅持夢想,拼搏科舉之路,這對陳經綸,楊春元,徐光啟等人而言,絕對是無比震撼的。 尤其是對徐光啟! 徐光啟現在也已經快四十歲的人,還在科舉的路上苦苦掙扎,看不到盡頭,他心中的苦悶和心酸,可能也只有眼前的程大壯能夠體會一二,不,他應該能體會全部。 “我們去迎一下程先生。” 陳經綸提議道。 楊春元和徐光啟等嗯了一聲,然后,一起走到人群,走到程大壯前。 陳經綸熱情的招呼道:“程先生,在下已經在西山皇莊的摘星樓備下薄酒,特地來迎接程先生恩科歸來,預中一甲!” 程大壯聽到陳經綸的聲音后,他連忙用衣袖擦拭了一下自己的眼眶,他抱拳道:“辛苦伯爺,辛苦諸位了。” 說罷,既然便如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一般,手握著手,緊緊的拉在一起,上了順天考院前的一輛寬大馬車上。 到了馬車后,眾人對著程大壯就是一番深切的關懷。 這讓程大壯再次感動。 他真沒想到自己一介白衣,到了京師之后,竟然得到了如此禮遇。 一位伯爺,一位駙馬和數位皇太子看重的才俊,竟然都能如此的平易近人,這在程大壯幾十年的人生路程中,從未有的待遇。 由此可見,西山皇莊的尊學重學的學風當真是天下第一! 比之這些年在無錫聲名鵲起的東林書院都要強上數倍不止! 西山三院把尊重人才,尊重知識都已經刻在了骨子里! 程大壯感謝著眾人的關心,最后他飽含深情的說道:“老朽真沒想到,在老朽的破敗之年,還能遇到這般盛世!大明有皇太子,猶如是天上有了太陽,久旱逢了甘霖。” 陳經綸道:“程先生所言極是!在下也是這般想的。遙想當年,在下與程先生一樣,不過是一介賤商,雖識得幾個字,但卻從未被人正眼看待過一分。” “只能隨著父親漂泊海上,經營著上不得臺面的海商生意。直到有一天,皇太子殿下紆尊降貴,賞識了家父,賞識了在下。這才有了在下今日之成就。” 程大壯聽著陳經綸的話,他也滿懷期翼,自從程大壯知道了陳經綸也是商賈出身之后,他和陳經綸就倍感親切,覺得兩人是同類人。 程大壯道:“伯爺能被皇太子殿下賞識,這也是伯爺和令尊用命換來的。伯爺和令尊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在呂宋紅毛鬼的眼皮下將番薯藤帶回大明,就憑這份功勞,伯爺和令尊就足以名垂千古!” 陳經綸聽著程大壯的如此恭維的話,他的心里也是無比的受用。雖然,這么多年像這樣的話,陳經綸也已經聽過無數次了。 但是,能被一位如此數學大能夸贊,這種感覺還是非常舒服的。 陳經綸謙虛笑道:“程先生謬贊了。家父和在下也不過是恰逢其時而已。像番薯這般的神器,就算沒有家父和在下。只要是大明之人,他們漂泊在海上發現了,也一定會帶回大明的。我父子二人只是運氣好,剛好搶在了大家前面發現了番薯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