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于萬歷皇帝這個反應,朱常洛是意料之中的。 這個時代的娛樂本就貴乏,稍微有點意思的事情,古人都能樂此不疲的玩一輩子。 就好比對對子這種咬文嚼字,講究對仗工整的文字游戲。 也只有古人有閑情逸致能搞出一些類似「煙鎖池塘柳」這樣的千古絕對。 這要放在娛樂大爆炸的現代社會,誰會無聊的絞盡腦汁的想這些對子出來? 刷刷短視頻,看看搞笑段子不香嗎? 所以有的東西失傳,成為絕唱那也是歷史必然。 畢竟,時代是向前進步的。 讓現在的文學大家繼續創作唐詩宋詞,即便是作的再好,最后還是難以于唐宋大家爭輝! 這是因為文字和文化在固定的格式中,只要興盛了一段時間,那么這段時間里的人,絕對是會將這種文化推至后人難以企及的高地。 所以,后人不必妄自菲薄,只需,努力開拓著屬于自己時代的文化邊界,那就是對傳統最好的繼承! 就好比現在戲班,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即便是現在有戲班,那也是比較原始的昆曲戲班,也就一兩人伊伊呀呀的唱著一段故事而已。 但是,有了朱常洛推波助瀾之后,現在不僅提前出現了人數更加豐富,情節更加曲折的專業戲班,還出現了專門的演奏樂隊和話劇社團。 當然,這些東西和后世的京劇及其他藝術文化,還是有所不同的。 畢竟,朱常洛也不專業,他只能推著大方向去進步,至于在進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誤差,朱常洛就沒辦法了。 就好比現在西山皇莊的戲班,唱的也是伊伊呀呀的,但是,根據朱常洛后世的見識去判斷,他知道這個戲班的唱法,絕不屬于他知曉的京劇,黃梅戲等知名戲劇唱腔。 完全就是一種全新的藝術變種,至于能發展成什么樣子,朱常洛也不知道。 反正,只要藝術形式是那么回事就行了。 至于以后會不會繼續出現京劇這類名滿天下的國粹,朱常洛也顧不了了。 畢竟,有些事物的發展真不是他能左右的。 他能做的就是推動一下,加速一下,至于加速之后,變成了什么樣子,這就很難保證了。 就在朱常洛和萬歷皇帝閑聊的時候,前頭的儀仗就已經到了魏忠賢等山海關守將及地方官員們迎駕的地方了。 魏忠賢等見到御駕的儀仗之后,他們立刻就集合到一起,遠遠的眺望著遠處的明黃色的金龍華蓋。 在這頂華蓋的后面就是一駕氣勢不凡,尊貴無比的寬大龍攆。 這駕龍攆的大小就像是一座會移動的小房子,除了下面用于助力的車輪外,周圍還有108位力士組成的轎夫團隊。 這108名力士組成的轎夫團隊,他們的個頭統一,服飾統一,步調也是統一的。 他們勻速的走在早就墊上黃土的官道上,完美的保證了龍攆之內的平穩,就算萬歷皇帝里面蹦迪,都不會覺得有一閃一晃的感覺,就像是踩在了實地一樣。 當然,以萬歷皇帝現在的身體狀態,讓他蹦迪,確實為難人了。 由此可見,古代的封建君主是多么享受!多么的至高無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