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趁著這波節奏,朱常洛趁熱打鐵和內閣達成多重共識。 國債可以發,但是具體金額發多少?怎么發? 關于這個問題朱常洛和申時行他們討論了好久。 申時行他們想把發國債的權利全部歸攏到內閣里去。 畢竟,這對他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但是,朱常洛顯然不會同意,畢竟國債最后的托底人是他的西山皇莊,沒有他的西山皇莊做擔保, 這國債百分百發不下去,甚至還會鬧出笑話來。 當然,這也并不是朱常洛危言聳聽。 而是事實! 大明朝廷在法統和統治方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且,二百多年來不管是士大夫還是販夫走卒,鄉里巴人,他們都已經對大明的皇權統治習以為常,并且深入人心了。 所以, 只要皇帝不作妖, 老天爺再賞飯吃,這樣的朝廷,在沒有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再茍延殘喘個百八十年,那也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接下來大明注定不會有老天爺賞飯吃了,小冰河時代已經來了。而且,各種氣象災害已經開始凸顯威力了。 所以,現在能做的就是自救,拼命的自救,想盡一切辦法的自救。 可是,偏偏就是這么一個皇權至上的時代,朝廷的金融誠信是幾乎為零的。 說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一提朱元璋了。 大明初年的時候,朱元璋仗著自己地位穩固且手段酷辣。他居然也創造性的發行了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大明寶鈔! 之前雖然也有什么“交子”之類的銀票流行。 但是,這些銀票的性質上和大明寶鈔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銀票是私人錢莊或者是具有一定官方背景的認可機構發行。 但是,這種銀票在本質上還是一種類似不記名存折的形式, 而且, 國家機關并不對它們進行兜底保障。完全就靠它們自己的生命力強撐著。 所以,它們和朱元璋發行的大明寶鈔是有本質區別的。 朱元璋利用國家信用和自身的權力為主導力量,發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全國性的紙幣。 如果, 當時朱元璋具有近現代的經濟頭腦,說不定在大明的時候,中國就徹底的進入到了紙幣時代,白銀和金屬制錢說不定就早早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