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些考核說實話,在朱常洛未穿越前,未身居如此高位之前,他對這樣的考核都是嗤之以鼻的。 并認為這種考核就是身居高位者的權力欲望作祟。 但是,隨著自己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責任越來越大的時候,朱常洛不敢有任何的掉以輕心,朱常洛總擔心自己的思想會被曲解。 所以,漸漸的他也加強了對西山皇莊的思想控制和忠誠教育。 因為,朱常洛明白偌大的一個帝國, 根本不是他一個人就可以管理的過來的。 大的方向他可以去總領把握,但是細分到各個地方上的執行, 就需要很多的人才能辦到! 但是, 這些人又不能像原來那樣,只要是讀書人經過了科舉,朝廷就會給他們官職,然后讓他們作為天子和朝廷的代理人在大明各個布政司,府,縣進行管理。 因為,朱常洛知道這種形式上的管理,在一千年前或許是非常先進的,但是經過了隋唐宋元等漫長的歷史演化以后,這種形式還是有漏洞的。 科舉雖然摧毀了魏晉以來的世祿世卿的九品中正制形成的畸形門閥政治,保證了皇權至上。 但是,科舉的出現也創造了一個新的利益階級,那就是廣大的士人階級。 這些士人階級,雖然不能像魏晉之后的門閥們那般可以左右王朝更迭。 但是,這些人的影響卻比門閥們更加厲害,他們幾乎影響了整個天下的輿論走向。 但凡,有敢觸及他們利益的改革者上臺,他們都會不由自主的抱成一團,然后,群起而攻之。 就像,北宋的王安石和近前的張居正。 雖然,他們只是做了部分內部的利益改革,但是,他們的下場卻是驚人的相似。 都是受到了當時全天下的士人攻擊。 尤其是張居正,更是差點被挖墳掘墓。 可想而知,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路坦途,它是一條崎嶇的斗爭之路,走過這條路時,伴隨的肯定就是腥風血雨! 在這里套用偉人的一句名言:“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所以,朱常洛很清醒自己將來的路到底會有多難。 但是,這條路也正如亞圣孟夫子說的那樣:“道之所在,雖萬千人逆之,吾往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