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光這兩種兵力來源,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兩種來源的兵力,忠心問題有待考證,作為一位白手起家的草根皇帝。 朱元璋自然不會傻白甜的以為追隨他的將領和收編來的降兵都是百分百效忠他的,不然的話,朱常洛也不會在建立大明之后,手里的刀就安耐不住的朝著原來那幫子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砍去了。 顯然,朱元璋是不信這些的。 所以,在他發現的衛所制度中,兵力來源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籍選兵,也就是垛兵法征兵。垛兵法征兵的規則很簡單,就是從老百姓家里直接抽人。而這些被抽來的人,在后來自然而然的就被賦予了軍戶的戶口, 他們世世代代的只能當兵,沒有其他出路。 這樣的征兵方式,讓朱元璋的軍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征發來了這么多的士兵,朱元璋也自然不會讓他們閑著的,肯定得找個事情讓他們干干的。 而這件事就是“屯田”! 為什么要屯田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只要是因為古代的糧食產量不高,想讓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養一支數量高達百萬的軍隊,除了屯田別無他法。因為,老百姓們交的賦稅也很難肩負起這么的支出。 所以,在實行了屯田以后,明初期的軍隊,朝廷幾乎是沒有給過供給的,他們出征用的糧食,幾乎都是軍戶們自己種的糧食。 對此,朱元璋還曾自豪的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可想而知,當初的朱常洛是多么的自信,多么自豪。 可惜,想象中的好事,總是事與愿違的。 一生都在和貪污犯較勁的朱元璋也始終干不贏這幫不要命的貪腐之徒。 在朱元璋設想中美好無比的衛所制度,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也開始變得面目全非。高級的武官們,開始利用自己手里的權力壓榨著底層軍戶們的勞動。 時過境遷,時移世易,受不了壓榨的軍戶們就開始逃亡,據史料記載,在正統三年的時候,逃亡的軍戶數量就高達1633664人! 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數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