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議事堂內,齊平的聲音打破寂靜。 眾錦衣刷地看向他,因發愁,臉更黑了的余慶眸光灼灼: “你發現了什么?” 齊平抬手,示意不要反應太大,他將兩份履歷攤在桌上,道: “這上面寫,陳年與王顯,年輕時,都有在西北軍任職的經歷。” 就這?錦衣們面面相覷。 那名大嗓門校尉撇嘴: “這不算啥特殊吧,先帝在位時,西北戰役結束后的很長時間里,邊軍與草原蠻子都有摩擦。 且西部州府,山匪橫行,再加上戰后重建……很缺人手,朝廷不少官員都前往過那邊。” 在他們看來,這并不值得注意。 齊平表情不變,繼續說道: “縱使如此,可兩人從軍中,調回京都的時間點卻驚人的巧合,都在十五年前。” “按履歷記載,陳年回京都后不久,便坐上了上元知縣的位子。 王顯原本并非勛貴,也是在十五年前,調回京城后,才封賞的子爵。” 眾人一怔。 眼神變化,嗅出異常味道來。 齊平瞇著眼睛,說道: “我來京都尚短,對官場之事,知曉不多,但也聽聞,封爵乃大事,帝國最近一批,大量封爵,還是在西北戰役,封賞功臣,可那是在三十年前。 王顯為何會封爵? 這履歷上,只寫了立大功,但未寫明,是什么功勞。 陳年的升遷,也是一筆帶過,并未詳寫,我覺得,這里是個疑點。” 是的,這里很有意思。 十五年前……戰爭已結束許久,兩人立了什么功,才能得此封賞? 要知道,這兩人并非京都人,不是說,京都派過去鍍金、短暫任期后自然調回的官員,而是真正的升遷。 王顯不用說,直接封爵,躋身貴族序列。 上元知縣……雖都說,是個倒霉差事,但也是調侃居多,與西北軍中小官相比,一步踏入帝國核心,沒有大功,是不可能輪到陳年的。 可這塊,文字記錄卻很簡略。 恰好,時間點又驚人的相似,兩名死者的人生,在這里發生了交匯。 眾錦衣眼神亮了,也都抖擻起來,卻給不出答案。 “其他文書呢,有無記載?”一名校尉問吏員。 后者搖頭,表示沒有。 余慶沉默了下,似在回憶,突然開口:“我記起一件事。” “什么?” 見眾人看來,余慶有些不確定,說道: “我只有些印象,此前,是我奉命將王顯抓進詔獄的,恩,就在齊平你來衙門的那天。 當時,他反復強調子爵身份,莫千戶與我閑聊,曾提起,王顯的爵位與當年的林國忠案有關。” “林國忠?昔年那位左都御史?”有校尉失聲道。 余慶點頭。 但更多人,還是一頭霧水。 鎮撫校尉普遍年輕,十幾年的事,像裴少卿這種,完全沒半點記憶。 見齊平茫然,余慶解釋道: “林國忠……乃是先帝在位時,都察院左都御史。 權力最大時,只差一步,便可踏入內閣,后來……卻因涉嫌通敵叛國,被先帝處死。 那王顯……似是在此案中立下大功,方得了爵位。不過,再具體的,我就不清楚了。” 嘶……這咋還越扯越大,案子套案子,坑越來越深了呢……齊平暗暗吸氣,又問了兩句,大家都不知曉內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