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克制是美德,切勿嫉妒?!? ——《贖罪圣主箴言·其233》 ...... 成功的宗教,都喜歡把總部建在大山之上, “山巔之城”一聽就很有威嚴感、膜拜感。 圣城【瓦蒂坎】也是如此, 但也不僅僅如此, 這座大型城市,是由上下內外兩部分構成的。 山上,懂的都懂,不作贅述。 若從空中鳥瞰,圍繞著此山,數千的河道在山下八方縱橫交叉。 眾多的小鎮、村莊、農田、工坊,皆傍水而建,隨處可見舟艇。 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看起來有些神似泰拉藍星上的水城“威尼斯”。 來自西牙里王國其它地區的朝圣者——往往是各地的大小貴族、相對富裕的商人、不同教區的地方修士、虔信【贖罪圣主】的冒險者——如果想要進入山巔內城, 去覲見圣座冕下、或跪拜【三字之節】圣樹,流程上,他們需要首先在外城停留數日, 等待圣城的內衛庭審查完畢,確認了朝圣者是可以‘進入地上天國’之人, 然后, 通過審查的朝圣者, 會獲得一份通關文牒, 它會告訴朝圣者,“你被允許在內城最多生活x日?!?, x往往是7至30之間的某個數字,基于朝圣者的身份地位、財富多寡、虔信程度、等等因素,由內衛庭在審查時綜合考量決定。 地上天國也得有【海關】嘛。 所以,朝圣者通常是西牙里王國的大小貴族、富庶商人、各教區的修士、虔信的冒險者——少了某些最普通的人,對吧? 各封建領地上,普通的自由民和農奴,沒資本、沒地位、沒希望前往圣城【瓦蒂坎】進行虔誠的朝圣,領地上的修道院與禮拜堂,才是他們能夠正常接觸的教會基層。 那句話怎么說的來著? “多少人想跪還沒這門子呢!” 因此,山下周圍數以千計的河道兩岸,除了農田、工坊、村莊,更有許多座繁榮的小鎮, 鎮上的商業與服務,是面向遠道而來的朝圣者們,所誕生的...... 哦不對,同時也能服務一下附近村莊的自耕農們——他們才是大多數人——所誕生的產業鏈。 當然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朝圣者們的消費能力顯然更強。 就跟泰拉藍星上的其它宗教一樣,既然山下存在產業鏈,那教會必然得管理周圍的產業。 瓦蒂坎所在的領地,并沒有領主。 當年,作為封建貴族吃雞大賽的最終贏家,西牙里的開國雄主把這一塊地皮“上貢”給了贖罪圣主, 以感謝【食罪者】們(教會成立之前,修士們的自稱)在吃雞大賽中提供的重要貢獻——協助國王陛下剿滅了西牙里地區的各類異端邪魔,安定了全國的社會治安——順理成章,作為贖罪圣主在人間世界的物質財富,這塊領地是由教會‘代為管理’的。 某種程度上而言,圣城【瓦蒂坎】外圍的這片“威尼斯”城鎮, 可能是整個西牙里王國內,除了王都【馬德理】之外,最安全的地方。 圣教軍的大部分成員,都居住在這片區域。 小知識: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荒郊野外’才是常態。 不像工業革命之后的時代,村與村、城與城,各個大型聚居點之間鏈接道路的兩旁,多少是有人煙的,數量的多寡有差異罷了。 而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離開聚居點,真就是“除了道路,僅剩自然”。 在這個遙遠偏僻的低魔世界中,‘荒郊野外’等同于‘未知風險’。 兇猛的野獸甚至不能算作是風險威脅。 嗯,以符合邏輯的方式來推演一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