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只趾爪張揚,磨盤大小的烏龜隨在倉頡身旁來到大殿之上。 背上紋理變化莫測,雖有一定之理,但卻無定形。 靈青雖能見其眼中靈光閃現,但卻沒有熟悉之色。 他通過妙道也早已知曉了龜靈圣母此時的狀態,倒也能夠坦然視之。 但李立、朱光、田瑩三人此時卻看的有些失神。 他們雖與龜靈圣母接觸不多,但來此時,也是見過聶隱娘的。 此時面對這只有靈性,而無自我的靈龜,心中不由生出一股莫名之意。 堂堂上清四大弟子之一,天仙絕頂般的人物,只因劫數來臨,便落得這般田地。 讓人唏噓不已。 也不等眾人思量太多,倉頡便開始一一的審視大殿內的結繩。 見到有些多出來的結繩,他微微一頓,查探了其中的信息后,轉頭向靈關道人道:“這是你們的見解?” 靈關道人應道:“是,一些事物上,我們自身的理解,與史官的有些不同。 只是史官如此解,自然有你的道理,我們便將自身見解附錄其上,請史官指點。” 倉頡指著附錄其上的繩結問道:“這是誰的?” 田瑩站出來道:“我的。” “我聽聞南方祝融大巫曾興樂風大典,做樂風譜傳世。 你這于‘音’的理解,是從樂風譜而來的?” “是,我與太子長琴交好,樂風大典時曾作為樂風官一同主持大典。 于大殿之上,對樂風譜有所參悟。” 倉頡點點頭,贊道:“你的理解更為透徹,只是一個簡單的載體無法承載這么多的信息。 當然,若是將其拆分開來的話,倒是能夠將‘音’解釋的更加清楚。” 他說著,拿出一條麻繩,干脆利落的打了幾個結,然后將結繩交給田瑩。 田瑩接過來,先將第一個繩結解開,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可以簡化為“韻”字。 和諧的韻律的意思。 之后有韶,美好的韻律;歆,喜悅的聲音…… 如此等等。 當然,并沒有實際的字形,只是一種感悟。 當接觸道這個念頭時,就能明白其中所蘊含的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