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周朝的國運也一掃往西日暮西山的景象,猛然暴漲,顯出一片繁花似錦的氣象。 隨之而來的變化,就是姬扁在諸侯王送來的兵士之中發現了不少的人才。 同時無論他執行什么樣的命令,都有種天地同力、心想事成之感。 于是他趁熱打鐵,將各國貢奉的寶物拿出來一些。 專門招攬一些縱橫家、名家之徒散往各國。 讓他們游說那些與其國國君不合的封君。 以真身煉神之法和封爵,來令他們自立并尊周國為天下共主。 在秦始皇沒有統一全國,并設立郡縣制之前。 中原大地之上實施的乃是分封制。 那就是一個城池的邑宰就相當于這個城池的君主,而且基本上都沒有什么任職期限。 除了需要遵從主家的命令外,整個城池就是以邑宰為尊。 若是沒有什么大的變動的話,這塊地他還可以傳于子孫。 依舊以原本的薛城舉例。 薛城在田嬰和田文父子的治理下,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法律、制度、度量衡等。 就差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就能獨立出去自立一國了。 天下間,像薛城這樣的地方不在少數。 像他們這般有野心的封君也不在少數。 因此沒用多久,齊、楚、魏、秦等國就發現自家國運正在不斷的減少。 然而有那種野心勃勃的封君,就有忠心耿耿的。 特別是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后的秦國,基本上算是將分封制半廢除了。 而且一些起于毫末、通過軍功晉升的新進勛爵,對于秦國的忠誠度更高。 有一些人先是假意答應了姬扁的要求,等使者走后轉手就稟告給秦王嬴蕩,將其賣了。 不獨獨是秦國,其他諸國也是如此。 因此沒過多久,姬扁欲要分裂諸國的目的就被各國國君所知悉。 直到此時他們才發現,姬扁的目的并不只是想要名譽上共主尊榮那么簡單。 而是實打實的想要重新令周朝,再現先前一聲令下諸侯朝奉的盛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