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廖氏死死地咬唇,卻又不敢吭聲,她敢說謝家的不是,卻不敢說皇族、也不敢說容家的不是。 她紅著眼睛,卻又不肯低頭說一句軟話,只是微微抬起下巴,昭示著自己的不服,仿若是她這傲骨霜雪的美人,受了賊人的欺辱一樣。 容國公夫人臉色很不好看:“行了,你們回去吧,別在這里礙眼。” 廖氏忍了又忍,卻又說不出反駁的話,只得是擱下一句“我們走”,然后便領(lǐng)著廖綰兮匆匆離開了。 容國公夫人嘆氣:“人啊,最不該的,便是看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 明氏道:“大概只有如此,才能維護(hù)面上的那一點(diǎn)榮光罷了。” 不肯承認(rèn)輸和失敗,也不肯承認(rèn)家族的敗落,惦記著昔日的榮光,卻又可望而不可求,仿佛只有這樣,在他們心中,廖家還是當(dāng)年的廖家。 謝宜笑對廖家人不做評價。 在她看來,家族的興盛衰敗,原本就是很尋常的事情,沒有一個家族會永遠(yuǎn)的興盛下去。 看只看在家族落魄的時候,家族的兒郎拿什么去拯救它,讓它重新興盛起來,而不是現(xiàn)在昔日曾有過的榮光里,覺得自己仍舊太高貴尊貴。 正在這會兒,有人來報,說是行者頭陀上門討齋糧了。 容國公夫人拍了拍腿,笑道:“今日正是十五,是該來了,老大媳婦,你去讓人多送一些齋糧。” 這里的行者頭陀則是指報曉者,每日丑時之后,各庵舍的行者頭陀便會打著鐵板、或是敲著木魚,行走于大街小巷為人報時。 這些人非常之辛苦,不管四季寒暑都不敢缺席,也還沒有報酬,只有在初一十五或是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挨家挨戶是討一些齋糧過日子。 各家看著他們辛苦,只要有些家底的,也會多給他們一些齋糧。 不過,這些也可能是他們的一種修行,他們很多也都是一些苦修者。 明氏應(yīng)了一聲是:“兒媳現(xiàn)在就去。” “去吧去吧,回頭也去廚苑那邊看看午食做的如何了。” 明氏點(diǎn)頭,然后便離開去辦事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