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餿主意-《娘子回家吃飯》
第(1/3)頁
紅日初升,宏偉的燕國皇城沐浴在橘色陽光下,和著早朝洪亮悠遠的鐘聲,顯得莊嚴而肅穆。
金鑾大殿中,摸黑起早的文武百官剛行完跪禮,手持拂塵的殿前官已經拉長了嗓子開始宣讀皇帝的旨意: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殿前官的話音剛落,位于左邊隊列最前方,一身耀眼朝服的上官允便往前站了一步,“臣,有事啟奏。”
頭戴雙龍金冠的年輕皇帝似乎頓了下,被掩在珠簾后的模樣看不真切,聲音倒是頗為清晰明朗,“愛卿請講。”
“啟稟皇上,”上官允舉高手中玉笏,沉聲道,“冀州、徽州兩地常年有水匪為患,沿海百姓多飽受流離失所之苦,故臣懇請皇上立刻下令,撥款救萬民于水火并允許加強當地海防,以期盡快剿滅水匪,還百姓一個安居樂業。”
“哦?”龍椅上的年輕君王沉吟了下,目光在下方的文武百官里來回巡視一圈,立刻又有好幾個人不約而同的站了出來,屈膝下跪并齊聲高呼,“臣等懇請皇上下令,撥款救災,剿滅水匪!”
“既然如此,那就如愛卿所言,先撥款……”
“皇上!”皇帝的話還沒說完,斜地里突地插進來一把中氣十足的聲音,“臣也有本參奏。”
“襄陽皇叔請講。”
年輕君王似乎早就料到了會有此種情況發生,臉上非但沒有被貿然打斷的不悅,反倒隱隱帶了些笑意。
“皇上,臣以為上官大人小題大做了。”
一直站在右排最前方位置,和上官允同樣并列第一的襄陽王,方面大耳,赤紅臉膛,雖已年過六十,卻依舊聲如洪鐘,神采奕奕未見半點老弱模樣。
轉頭看一眼斂眉不語的上官允,襄陽王上前兩步,刻意對著他道,“上官大人,所謂的江南水匪只是小打小鬧的市井小民,未成氣候并不足為懼,相信再過一段時間,當地駐兵就能將其完美解決。撥款這等大事,自然是好剛要用在刀刃上。”
“王爺說的對,好鋼自然是要用到刀刃上。”上官允微微抬了抬眼皮,冷靜的反駁回去,“但下官想請教王爺,‘國以民為重’,不知王爺覺得這句話如何?”
“上官大人真是了解本王。”襄陽王挑了挑長眉,并沒有被上官允激到,只是捻須笑了笑,“若非國以民為重,本王也不會說上官大人你小題大做了。”
“哦?”年輕君王似乎讓兩人的對話引起了興趣,不等上官允回應便搶過話題,“不知襄陽皇叔何出此言?”
“回稟皇上,”襄陽王斂了笑容,恭敬的朝當今天子行了個禮,才道,“臣以為,撥款援助沿海剿匪的事可暫時緩一緩。如今正當國庫空虛,若將銀錢都用于未成氣候的海防,那鎮守邊關的將士又當如何?軍餉已有兩季未發放,再拖延下去,臣恐眾將士……”
話說到這里便停住了,襄陽王聰明的留了個話尾未將事情說絕,但話里話外卻都是同一個意思,總結起來就是:親愛的侄子,敬愛的老板,工資是不能拖的,別的都是小事暫時放一邊,工資該發的趕緊給人家發回去,免得官逼民反人家一怒起來把你龍椅都給掀沒了,到時候你哭都沒地兒哭去。
而且若是有人造反,戰事一起,遭殃的還是黎民百姓——這也是為什么他會覺得上官允小題大做的原因——兩個州的百姓遭殃跟全國的百姓一起遭殃,孰輕孰重總分得清吧?
“這……”
被襄陽王這么一提醒,龍椅上的那位才想起來確實有這么一回事,稍一琢磨,臉色立刻就變的有點不大好看了:現在他這個皇帝手下的將士少說也有百十來萬,兩個季度的餉銀疊加起來,特么的都能繞皇城一圈了!
若是國庫充足也就算了,他還能不當一回事,偏偏先皇在位的時候兩河流域水患頻繁,天天救難賑災什么的早就掏空了國庫。好不容易水患稍稍平定了吧,先皇又因為過度勞累駕鶴歸了西,而他這個新上任的皇帝為了博個好名聲賺個體恤萬民的形象自然也得跟隨祖宗的腳步,大筆一揮給百姓來個免稅x年的好福利,故而到現在國庫里的銀子沒能收回來不說,連帶能興國安邦的軍餉也發不出了。
真是讓人憂桑的窘迫啊!
“皇上,臣以為軍餉要發,撥款賑災也不能緩。”
身為朝廷中人,極少有人會不知道餉糧對軍事安防的重要性,上官允自然也清楚其中的規則和門道。
但即使看出了皇帝的為難,他卻不想為這件事讓步,稍微想了下,便提出了個折中的法子,“如今臣有一計,不知皇上是否采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