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津門造胰公司 宋則久和嚴修正在等待著技術科的消息,其實這造胰公司早在1903年就開始籌備了,當時宋家、嚴家共投資了5千兩,至于去年的增股至3萬那是因為之前受制造技術所限,產品銷路并不好,增股成了兩方唯一的選擇,增加投入擴大工廠,吸引人才,和現在辦企業一個道理。 這其實也是源于一個契機,恰逢嚴修次子嚴智怡歸國,在一番分析中,讓兩人重新拾起了信心,嚴智怡可是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的高材生,進入造胰公司算是專業對口了,有了人才,也得有錢不是? 嚴、宋兩人正閑聊著,宋則久辦公室的大門就被推開。 “爹、宋伯父這胰子成了!”嚴智怡整個人略顯亢奮,但在長輩面前還是硬是壓著自己心中的狂喜,嚴家家風森嚴,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奉行戒驕戒躁,平易近人。 “成了?!”宋則久很是興奮,起身就往門外技術科的實驗室走去。 嚴修則保持著父親的風度,先是給了自己兒子一個“不錯”的眼神,也跟著宋則久向外,明快、矯健的步伐其實也證明他的心情著實激動。 內斂,深沉,壓抑可能是這個時期讀書人的共性。 這個時代的人,把肥皂叫“胰子”,把香皂稱作“香胰子”。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皂角,皂角的使用在我國其實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大抵能追溯到秦漢時期,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至于到工商業高度發達的宋朝,還有著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 再到了晚清,西方的工業產品不斷的往清國傾銷,這洋皂、洋胰成了主流,哪個時代都不缺想做國貨的生意人,這個民族從世界的領頭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各行各業其實都在涌現著想發展、想富強的人。 眼下,這津門造胰公司制作出的這匹胰子,便是這個愛國商人宋則久最為期待的東西,算是正兒八經的國產貨。 嚴智怡的技術科通過近一年試驗,先后生產出洗衣黃條胰子四種,洗面香胰子兩種,各色透明洗面香胰三種。 “好好好!”聽著嚴智怡的講解,兩個中年人那是連聲稱贊著。 “但現在還有個問題。”嚴智怡說道。 這些胰子產品成本高、利潤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如果定價和市場上的洋胰子相同,公司利潤微乎其微。 嚴修沉吟了一下:“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知道了父親,我們技術科還是會朝著這方便繼續研究。我在想能不能把里面的材料全部換成咱自己的,不用洋貨,這樣成本就能降下來好多。”嚴智怡說道。 “行,那就試試。你的這九種產品先讓工人生產吧,這生工和熟工用起來是不一樣。”宋則久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