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國28年2月14日夜,淮河北岸,任橋鎮(zhèn)第59軍軍部指揮所。 新兵團長李九思匆匆走進指揮所,軍帽上還掛著兩片干燥的草葉。而在指揮所里,昏黃的煤油燈光下,第59軍軍長張自忠和第38師師長黃維綱已經等待多時了。 “報告軍長,師長,除小蚌埠日軍據點外,其余各日軍據點均已肅清。”李九思清了清干渴的嗓子:“我剛剛在小蚌埠據點附近隱蔽偵查,駐守小蚌埠的日軍大約五百多人,村子里和淮河大堤附近都有日軍活動,他們還修建了不少工事,如果強攻的話恐怕部隊傷亡會不小。” 張自忠低下頭,仔細盯著桌子上的作戰(zhàn)地圖,黃維綱把煤油燈挪了挪,以便讓張自忠能更清楚的看到地圖上的標注。 “日軍兵力什么布置?工事修建的怎么樣?”張自忠問道。 李九思剛剛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村外有戰(zhàn)壕和沙包搭建的防御陣地,村子的情況里不清楚,但是老百姓都撤走了,我們進攻的話日軍應該會占據民房院落進行抵抗。淮河大堤上下都有沙包堆起來的工事。” “如果只是沙包堆起來的簡易工事進攻難度應該不大。”黃維綱說。 張自忠皺了皺眉頭:“日軍戰(zhàn)斗力不低,并且有工事保護,我們白天強攻的話估計不能奏效。” “那就突襲!”黃維綱提出了意見:“我們擅長夜戰(zhàn),鬼子不擅長,我們可以趁夜色摸上去,在鬼子還沒準備的時候消滅他們!” “我覺得可行。”李九思也表示贊同。 張自忠最后拍板決定:“明天入夜時分,第38師112旅主攻,同時對日軍占據的小蚌埠和淮河大堤發(fā)動攻擊!” “是!”黃維綱立正敬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