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備難得笑道:“看來不是我等不夠努力,實在是君正覺得時機未到而已!” 劉焉劉表也紛紛點頭,贊同劉備的說法。 劉繇一嘆:“唉,是不是我等再勸進一次?” “不宜過快,等兩日吧。”劉虞道。 幾人一邊往外走,一邊低聲議論著。 劉擎徑直回了府中,才入院中,戲志才便快步迎了上來,在劉擎耳旁低語幾句。 “竟有此事?可知是誰是謀畫的?” “雒陽有此能量者,除了楊彪和王允,便只有曹氏了。”戲志才道。 “曹操?”劉擎想到這個名字,心頭便清晰了幾分。 楊彪王允兩人,雖然有掀動民眾輿論的影響力和鈔能力,但他們沒有干這件事的膽量,除此之外,剛來雒陽的曹操,或許在其父相助之下,能辦起這件事。 看來,大的要來了。 “主公,那此事,要不要公達過問?” 劉擎輕笑一下,罷了罷手,道:“隨他去吧,我們的行程不變,我倒要看看,孟德欲意何為。” 最后幾日,王府再度變得忙碌,這次離開,可著實要帶不少東西。 除了三軍兵馬,還有幾位如花似玉的夫人,再加上在都城這段時間陛下的賞賜財寶婢女,此外,官員以各種名義送的,也有不少。 隨著搬家的架勢越來越逼真,劉擎這邊的自己人,也越來越坐不住了。 特別田豐,每天忙于政務的田豐,也是個蒙鼓人。 當日晚上,幾大幕僚,沮授田豐,郭嘉戲志才,荀彧荀攸,賈詡陳宮,一同前來王府。 “沮叔怎么來了?” 沮授朝旁邊的田豐瞅了一眼,似乎在說,都是因為他咯。 “主公難道真的要離開雒陽回冀州?” 田豐開門見山的問,這和當初設想的計劃,不一樣啊! 劉擎笑笑,回道:“東西都準備的差不多了,當然是真的。” “主公,大業只差臨門一腳,如今腳已邁出,為何此時又束手束腳呢?” 田豐說罷,郭嘉幾人都笑而不語。 “奉先你笑甚,難道我說得不對么?” “對對對,元皓說得極是,只不過萬事皆在主公掌控之中,元皓無需著急。”郭嘉解釋道。 田豐又將目光回到劉擎身上,似乎再問:是這么回事嗎? 劉擎笑笑,這事確實也怪不得田豐失態,誰讓他是個蒙古人呢。 如今朝中一大堆事情要他和崔琰處置,許多事情都不知道。 “元皓你就放心吧,等到走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 離開的時間如期而至,這一日,渤海王府的周遭擠滿了百姓。 或是來圍觀熱鬧的,或是來送行。 出行的陣仗也是極大,光乘人和載物的馬車就有數十輛,從王府一直連到了東陽門。 前來的送行的,不僅是百姓,而且還有百官,劉擎身為劉協的皇叔,他自然也是要來相送的。 劉擎騎在金戈之上,時不時沖百姓揮手告別,表現得十分自然。 圍觀百姓甚至沒有從他身上看出一絲留戀京都權勢的樣子,他們紛紛交頭接耳,夸贊渤海王心有大義,不貪戀權勢,當為百官諸侯之典范。 特別是那些未入士的世家子弟,尋個街邊視野好的小樓,一邊舉觴相送,一邊比拼吟詩作賦。 若是被劉擎聽見,一定會大呼一聲臥槽,這不一群舔狗么! 出了城,車隊自顧向前,劉擎則率一眾幕僚,與劉協帶頭的百官告別,當然,有一些任職的幕僚,不會和劉擎一起走。 “諸位,江山不改,大河長流,劉擎今日回冀州安享清福,但愿漢室社稷長穩,再也不需要我等武夫。” “皇叔一路順風。”劉協道。 百官齊齊作揖,作別渤海王。 劉擎笑笑,勒轉馬頭,追上車隊去。 馬日磾立于劉協身旁,望著劉擎遠去的背影,對著劉協喃喃道:“陛下,或許大王先前的逾越之舉,乃是在試探陛下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好在陛下未作退讓,經受住了考驗。” 劉協覺得馬日磾說得有理,連連點頭。 然后他看見,百官中有一人騎著馬,默默跟了上去。 王允一眼就認出來了,連忙對曹嵩道:“大司農,那不是你兒曹孟德么,他跟著大王作甚?” “我兒曹操與大王私交甚篤,只是再送一程吧。” 曹嵩嘴上說著沒事,心中卻是得意,此舉能否逆轉,便看我兒曹操了! “那為什么有這么多人跟著?” 眾人這才發現,跟著的曹操的,不僅僅是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幾人,還有許許多多步行的百姓。 而曹操騎行似乎刻意放慢了速度,以至于讓他們都能跟的上。 城門處傳來一陣嘩然,又有一眾人馬出城而來,這些人皆穿錦繡服飾,一看出身就是富貴之人,樣貌更是一個比一個年輕風流。 “去找大王評評,到底是誰的,寫的更好!” “走,評評就評評,我禰衡作賦,豈是爾等可比!” 快馬沿道馳出,不由令人想到,少年鮮衣怒馬,豪放不羈。 而跟在他們身后出城來的百姓,更是人數眾多,簡直是烏泱泱的一片,如今不是戰亂時期,百姓也是愛吃瓜的,一聽到什么熱鬧,便會不由自主的湊上去。 雒陽才子們詩賦比拼,驅馳追趕渤海王求評。 一等一的熱鬧事。 看著突然發生的變故,宗親群中的劉焉幾人,也是有些意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