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彪搖搖頭,無奈道:「不容樂觀。」 「劉焉劉表勸進,雖未及時開口,便被劉擎堵了回去,不過我等勸進,亦被大王所駁,恐大王追究。」 楊修一愣,稍作思索,回道:「父親,此事無需擔憂,大王不會追究。」 「哦?為何?」 「劉表劉焉具已入京,想必其余宗親,也快了。」 「修兒之意,是幽州牧劉虞,徐州牧劉備,還有新任的揚州牧劉繇,都在趕來雒陽的路上,不過此事與大王追不追究,有何關系。」 楊修道:「宗親齊聚雒陽,父親以為他們此來,所為何事?」 楊彪眼前一亮,所為何事,今日劉焉劉表,已初露端倪。 「荊州益州相隔豈止千里,焉表二人能同時入京,說明有約在先,其余幾位入京,也就這幾日的事了。」 楊彪意識道,劉焉劉表今日雖然也被駁了,但如今看來,宗親還有行動。 而且是大行動! 「修兒,可有良策?」楊彪歷來相信自己兒子的聰慧,便詢問起對策。 楊修似早已想好,不假思索道:「漢分十三州,宗親有人,士族亦有人,兗州刺史曹操,歷來與大王交好,其父嵩,乃在此次勸進表之上,不如讓其召曹操前來,豫州牧黃琬,乃是父親和王司徒舊交,還有京兆尹司馬防,亦可聯絡,并州牧董卓, 父親可別忘記,董卓之父,昔日在潁川為官,與我等士家大族,還是有幾分情誼的。」 楊修一口氣羅列吹來,楊彪不由得敞亮起來,驚喜夸贊道:「好!德謀之才,十倍于父!」 楊修又道:「帝國大權,系于大王一身,勸進之路,絕非一蹴而就,或許,大王正在等二勸三勸呢。」 楊彪不由得點頭稱道,兒子所言,十分在理,他忽然想到,讓受之道,若一勸進,大王便欣然接受,天下人雖喜聞樂見,卻也難免有人會嚼舌根,而若是大王竭力推辭,而百官再勸進,宗親齊勸進,甚至是十三州州牧刺史聯手勸進……楊彪越想,越覺得激動,好似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方才還縈繞心頭的憂慮,一掃而空。 雒陽城東陽門,到了一隊人馬,其中一名小眼將軍,正指著雒陽城的城墻,口沫橫飛,手舞足蹈的介紹著,不由得覺得好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