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連董旻也跟著起哄:“區區袁紹,陳留會盟,一敗涂地,大哥,拿此人何須徐榮將軍出馬,我去便成!” 董卓雖稱不上聰明決定,但至少不蠢,當即否了董旻。 “當好你的軍中侯!哪天管管你的手下,少惹些事!要劫家舍,去城外劫去!” 董卓意思就是:看好你的家,少浪一點。 賈詡似乎感受到了董卓的戰意,便松了口。 “董公若一心求戰,亦未嘗不可,徐榮將軍用兵謹慎有制,可堪當大任,若再以戰敗過袁紹的樊稠為先鋒,袁軍聞這兩人,必定魂飛魄散!” 徐榮數次擊敗關東聯軍,還挫敗了孫堅張邈的梁縣偷襲,收復了梁縣。 樊稠在河內以“一己之力”將袁紹追出了心理陰影。 “那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命徐榮為兗州牧,與袁紹爭奪兗州!再者,并州有傳言,稱鮮卑大軍正在草原集結,欲南下抄掠,我便趁此機會,舉薦渤海王為并州牧,以抗鮮卑大軍!” 董卓說罷,還打算入宮一趟,先勸說太皇太后,省得明日朝堂之上,又有分歧。 對外,董氏是自己人,要做一致行動人嘛! …… 當別人收到袁紹要做兗州牧的消息時,袁紹已經率軍來到了山陽郡昌邑縣,兗州治所。 在山陽郡偏西之地,水澤遍布,往西北向經濟陰后,便是東郡,袁紹率軍來此的目的,就是要擊垮東郡太守王肱。 為此,不光袁遺集結了自己為數不多的兵馬,連丁原張楊,也從濟陰率軍而來。 袁紹有些發怔的看著眼前的州牧印綬,此物應該由劉岱隨身攜帶才對,為何會出現這里? 多半是黃巾殺了劉岱后繳獲,再派人送至昌邑的。 不過這些都是心理活動,他自然不會將黃巾之事說出來。 “諸位聽我一言!” 袁紹說話引得眾人注意:“劉岱殘余悉數聚于濮陽,我還聽聞王肱封死了城門,濮陽城外,尚有不少兵馬,而此時,黃巾軍已兵至東平國,或許未有幾天,東郡很可能淪陷,故我軍也該抓緊行動了!” 袁遺帶頭喊了一聲“袁使君”,隨后接著道:“我聽聞黃巾軍在東平郡遇到了阻礙,難以前進,或許有一些縣城,正在節節防御。” “阻礙?節節防御?” 袁紹以為自己聽錯了,黃巾大軍連劉岱都誅殺了,竟然還有抵抗的? “可知何人阻攔?” 袁遺道:“我派出的斥候回報,與黃巾作戰者的,打著‘曹’與‘劉’的旗號,依我看,乃是曹操追著黃巾,入了兗州,至于‘劉’字旗,應該就是劉岱的殘余兵馬。” “曹操?當真?”袁紹詫異,自己這老友,怎么又和自己干上了。 上一次在渤海國,他便沒有支持自己,后來青州黃巾奔襲渤海南皮,他又出兵助渤海王,陳留會盟,沒有參加,如今青州欲取東郡,他怎么又來插一腳! 袁紹心想:該是孟德不知黃巾聽從袁氏擺布所致吧! “除了曹操,別無他人了!”袁遺肯定道。 “我原來還想,先讓黃巾消耗東郡守軍力量,我軍再趁機取之,若黃巾有所貽誤,我軍卻不能再等!” 袁紹心中十分清楚,當初袁隗定下要袁紹任兗州牧時,便猜測董卓會有應對措施,所以必須在董卓行動之前,雷厲風行的占據整個兗州。 一句“不能再等”,有心之人聽了,便知道是在說自己,這個人就是丁原,因為一開始,袁紹就催他進兵了。 丁原領著張楊上前,抱拳行禮,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雒陽時,他是執金吾,與袁隗對線,雖然敗了,改投袁氏,但袁隗依舊對他禮敬有加。 如今,卻要被袁氏小輩頤指氣使。 以丁原的年紀看袁紹,可不就是小輩。 心頭感慨:“奉先啊奉先!或許,你的道路,會更好呢!” …… (ps:求推薦票,月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