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在袁紹案前徐徐坐下,一張老臉對著袁紹,語氣誠懇平淡:“本初啊,你以為,袁氏走到如今這一步,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什么?靠四世三公!靠振臂一呼,士族云集! 看著袁紹略帶自嘲的表情,袁隗接著道:“袁氏所倚仗者,絕非各路人馬,此些宵小之輩,安能與董卓的西涼大軍抗衡!” 這就是袁隗從來不關心陳留會盟的原因? 袁紹默然,聽了下去。 “陳留會盟,用意有三,一者,是為試探天下群雄,我袁氏討董,能否得天下響應,二者,可借會盟之軍,大大消耗董卓兵馬,而群雄兵馬,亦會大受損失甚至覆滅,三者,便是你,你雖志比天高,卻未經戰陣,兩軍交戰,絕非兵馬糧草這么簡單,本初尚需磨礪,而此戰,便是最好的磨礪!” 袁紹聽完,表面心如止水,內心卻已經波濤翻滾,袁隗這手筆,也太大了! 陳留會盟,匯集天下豪杰,竟只是為了給自己練手,順帶消耗一點董卓的精銳兵馬? 見袁紹不語,袁隗接著道:“本初以為,方今天下,我袁氏是繼續拓土壯大自身,還是以一己之力,力戰董卓?” 一個問題,讓袁紹的眉頭皺的更深了,一個問題,也讓袁紹明白,一直以來,他想的太簡單了。 他想做袁氏的接班人,想做聯軍盟主,然而,面對這個問題,袁氏何去何從的問題,他卻茫然了。 “先拓土壯大,再力戰董卓?”袁紹并未選其中一個,而是給兩個答案標上了序號。 袁隗連連搖頭,不過眼中并無答錯的失望,而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著:“我袁氏立足之本,便是助劉辯回雒陽接替宗廟,也就是討董,故此事,務必持續進行,然討董所需兵馬,錢糧,不能光靠袁氏來供給,故拓土壯大,勢在必行!” 袁紹突然想到,借陳留會盟來削弱各聯軍力量,這也是為袁氏擴張做準備的。 “如今豫州之地,絕大多數,已為我所控,只是潁川各大士族,不愿臣服,而兗青徐州,皆是富庶之地,荊揚二州,廣袤無邊,若能得之,我袁氏五州之地,大勝董卓,孫子云:因為勝之,所以贏之!討董之戰,豈有懸念?”袁隗娓娓道來。 袁紹雙拳漸漸拽起,直至拽得掌心發白,發痛。 原來,袁隗早有籌謀,而陳留會盟,只是一場戲,連袁紹都當真的戲。 而聽了袁隗的戰略大計之后,袁紹如撥云見日,茅塞頓開! “叔父所謀,紹遠不如,深感慚愧!”袁紹道。 “本初無需自慚,你年歲尚輕,而老朽年邁,此為袁氏大計,非一朝一夕可成,甚至非你我兩輩人可成!” “紹謹遵叔父教誨!”袁紹低頭致意。 袁隗望著謙卑的袁紹,再望了望遍地狼藉的書屋,他已聽聞袁紹數日來廢寢忘食的調查反思戰敗經歷,如今又是親眼所見,心想自己真沒選錯接班人。 袁基雖是長子,然性格與能力,皆不如袁紹或袁術,如今在汝陽朝陽混一混資歷,將來也不失權重之位,而袁術,過于活脫奢靡,且喜結交豪俠而非名士,雖是嫡子,卻非接班之合適人選。 袁隗連忙道:“本初起身,劉岱殺橋瑁之事,我已知曉,此事絕非違抗軍令如此簡單,而是劉岱見聯軍連戰失利,盟軍必不能勝,于是他消極怠戰,保存實力,甚至借機殺橋瑁,吞并其勢力,劉岱盟軍若敗,天下二分,他這是欲行割據之事!” “割據!”袁紹目光一凜,漢室雖然衰微,但割據,乃是形同謀反! “叔父,袁氏拓土,可是要從劉岱之兗州開始?” “哈哈哈,本初聰明!”袁隗一笑,夸了一聲袁紹,旋即再道:“你從兄袁遺為山陽太守,我等若我早些下手,袁遺遲早為其所害!” “叔父可有計劃?”袁紹問。 袁隗再度一笑,眉目舒展開來,但怎么看,都是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樣。 他沖袁紹招了招,示意他靠近。 袁紹隔著案臺探過身子,將耳朵遞給了袁隗。 袁隗一捋白須,湊上前去,輕聲道:“……” 聽了袁隗計劃,袁紹雙眼漸漸撐大,并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袁紹不由得感慨:袁氏的手,真的已經伸到那了嗎? …… (ps:求推薦票,月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