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后陳留會盟,董卓招牛輔緊急回師,拱衛雒陽。 如今的白波軍駐地,便在汾水北岸的臨汾縣。 張寧親自坐鎮臨汾,除楊奉外的幾名將領,皆坐鎮一縣。 日前,張寧收到了劉擎傳書,信中說了河內局勢,并命其引兵渡河,從箕關進入河內。 袁紹軍與董卓軍的戰斗,劉擎也要參與其中,而且矛頭明確,為的就是對付袁紹。 對于袁氏,張寧心中也只有恨,因為他們令張角走上了絕路,此戰,無論出于奉命,還是自我,張寧都欣然接受。 只不過,眼下臨汾,只有兩萬兵馬,便先率兩萬兵馬前去了。 楊奉接到張寧的整兵出征命令,橫豎看了數遍,也不理解,為何汾水以南的地盤都沒有占據,卻要去攻箕關外的河內郡了。 不過對于張寧的命令,他向來是言聽計從的,先不說她是圣女將軍,是與劉擎合作的謀主,更重要的則是,在張寧的指揮下,白波軍日益發展壯大,控制范圍不僅突破了白波谷和白波谷以北地區,更是肅清了外族賊寇和因戰亂流離失所的流民,將他們都引渡到了冀州。 而白波軍,也逐步占據了汾水以北的半壁河東。 雖然兵馬人數擴大至十萬,但如今沃野千里,盡在掌握,張寧將兵馬分散至各縣屯田,只在臨汾留了兩萬常備軍,用來抵御牛輔大軍。 在張寧帶領下,白波軍不僅擁有了自己城池、良田,原先因為蜷縮在白波谷中的各種問題,好似都蕩然無存了一般。 整兵三日之后,張寧率軍渡河,數十只小舟在汾水上來回穿梭,而一條長達數十里的行軍隊伍,也至汾水向著箕關逐步延伸。 楊奉忍了數日,還是沒忍住尋到張寧來問。 “圣女將軍,此戰我們,是去作甚?” “渤海王欲取河內,我去助其一臂之力?!睆垖幹毖圆恢M道。 楊奉面露驚訝,渤海王已經強大要進兵司隸了嗎?那豈不是要與朝廷作對? 張寧見狀,知道楊奉想到別處去了,便道:“是袁紹與董卓欲爭奪河內,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渤海王只是伺機而動,而我們,便是其底牌?!? 畢竟在他人看來,渤海王是渤海王,白波軍是白波軍。 楊奉懂了,接著道:“我軍全軍進兵箕關,若是董卓派人渡河偷襲我們如何是好?” “楊將軍多慮了,我已傳信給郭將軍,我不在,河東大局,便由他掌握,他會抽調兵馬進駐臨汾的。” 楊奉點了點頭,心想圣女將軍,做事自然比他周全。 張寧又道:“不過,箕關與河南太近,我軍行動,必被董卓所知,我不怕他派兵進攻臨汾,但我擔心董卓派騎兵斷我糧道,臨汾到箕關,兩百多里,中途又有汾水和王屋山阻隔,糧草不容有失?!? 楊奉又點了點頭,心想圣女將軍,思慮真是周全。 張寧突然望向楊奉,問道:“敵軍若來,必從東垣出,你軍中可有較為機敏又行事穩妥的小將,我欲分兵三千,命其盯住東垣?!? “機敏……又穩妥……”楊奉嘀咕著這兩個詞,然后道:“機敏與否,不得而知,不過此人領兵,卻頗有章法,令行禁止,堪比漢軍!” “哦?白波軍中還有這等人?該是個好人選?!睆垖幍馈? “嗯,此人名徐晃,乃是北面的楊縣人,加入白波軍半年時間,在與外族賊寇戰斗中,立下不少功勞,便被我提拔為統領了,我這邊去尋他過來!”楊奉說完,很主動的去親自去找徐晃了。 和其他幾位將領不同,楊奉做事積極主動,喜親力親為,這便是張寧將他帶在身邊的原因。 未多久,頭裹褐巾,面色威嚴,虎背熊腰的徐晃便出現在了張寧面前。 “卑職徐晃,見過圣女將軍!”徐晃見禮,盡管動作毫無章法,但這個勁頭,便給張寧一種認真的感覺。 此人可堪大任,張寧心想。 “徐晃,我封你為先路將軍,領兵駐守糧道,你可愿意?” “徐晃但聽圣女將軍驅策!” 張寧心笑,這個回答,凸顯徐晃并不呆板。 “你若完成任務,今后便是將軍,若是完不成,我兩萬大軍便會陷入斷糧之危,事關重大,望你周知!”張寧刻意提醒道。 “圣女將軍放心,徐晃會活著,糧草也不會斷!”徐晃答道。 一旁的楊奉都有些為他捏一把汗,這話聽著,怎么像說大話。 “好!徐晃聽令,命你率三千騎兵,防住東垣之敵,切記,多派斥候偵查!” “徐晃領命!”徐晃聲音,擲地有聲。 …… (ps:求月票,推薦票支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