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厲溫愣了愣,無奈一笑,道:“那這沮授,可真是棟梁之才,當位列九卿!” “伯沖!”傅燮突然正色喚了一聲,“我要說之事,你千萬莫要慌張。” “將軍請說。” “常山太守沮授,乃是劉擎幕僚,常山都尉趙云,亦是趙云幕僚,還有這位——”傅燮指了指郭典,介紹道:“鉅鹿太守郭典,廮陶縣長董昭,皆是劉擎幕僚。” 厲溫表情頓時呆滯,劉擎是雁門太守,按理與他們平級,怎么…… “還有一事。”傅燮接著道:“劉擎公子如今,已爵復渤海王,先帝臨終前下旨,渤海國復!” 厲溫被這些消息震撼的無以復加,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哦,差點忘了,我傅燮如今也算渤海王幕僚,我已奉其為主公。” 什么?厲溫嘴巴微微張開,這句“什么”,都是在心里喊的。 劉擎公子,武州侯,雁門太守,他很敬仰的一個人,哪怕劉擎年歲小他許多。 可怎么短短幾句話的功夫,小半個冀州就都是他的了?他是何時,發展到這一步的? “話已至此,我還可以告訴你,渤海王之志,乃是將常山百姓之生活,惠及天下!” 惠及天下,短短四個字,就令厲溫心驚不已,如此說來,劉擎是志在天下了? 這豈不是說,渤海王要反? 呵呵,渤海國曾因此兩度被撤,渤海王要反這個全天下傳了數十年的謠言,要成真了? 而且眼前的傅燮,郭典,在厲溫看來對大漢一等一的忠臣良將,竟然要追隨于他? 那朝廷……呵呵,一想到朝廷,厲溫嘴角無奈的冷抽了下,或許,這才是他們這些忠臣良將選擇劉擎的原因吧。 畢竟渤海王,是先帝親侄嘛,若真要改立皇庭,他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那傅將軍來此,是做說客的?”厲溫似乎意識到了。 “這魏郡,渤海王志在必得,想必你已知道梁期縣外之兵馬了。”傅燮道。 厲溫抬眼望了傅燮一眼,“所以,兩位前來,是先禮后兵嗎?” 厲溫語氣之中帶著一絲冷淡,換作是誰,都會不舒服,因為他是魏郡太守,魏郡,是冀州治所所在,是最重要的一郡。 “伯沖,聽我一言,為了魏郡百姓,冀州百姓,便順了渤海王,他帶人寬厚,禮賢下士,甚至是你魏郡太守之職,都不會變!” “可我是大漢之臣,非渤海國之臣!”厲溫正色道。 傅燮怔了怔,這就算厲溫的最后表態嗎? “伯沖,我亦是大漢之臣,渤海王,亦是大漢之王。”郭典趁著傅燮停頓,插了一句。 “那有朝一日,他是不是要做大漢天子?” 這……郭典被厲溫一句話堵了回去,大漢天子,可不興亂說。 “唉!”傅燮嘆了口氣,沉聲道:“伯沖,你可知,在漢陽郡,叛軍圍困冀縣之日,我原打算據城死城,以身殉國的。” 這件事天下皆知,后面是因為城外叛軍跪求傅燮放棄抵抗,聲稱不傷害他和城中百姓,傅燮為了城中百姓才不得已失城的。 “那時我死志彌堅,最后棄城,并非因為城外叛軍跪哭請求。”傅燮淡淡道。 厲溫臉上爬上一絲好奇,不是因為此事? 傅燮旋即取出一封信,十分小心的將之展開,調個個兒,移到厲溫面前,以便他可以直接閱讀。 厲溫看著上方文字,眼睛漸漸瞪大,信中內容,簡直匪夷所思,卻又無法反駁,這是顛覆經典的大義之言! “此信,乃是我在漢陽郡時,公子給我的,起初我不明白其中之意,直到打算以身殉國那一刻,我方領會公子良苦用心!漢陽郡乃四戰之地,涼州局勢復雜,月月叛亂,公子便是早早的預料到了我有這一日。” 厲溫臉上滿是難以置信,這信竟是渤海王提前寫的?他不僅預料到了傅燮的必死處境,還預判到傅燮必定會以身殉國…… 厲溫不由得不寒而栗起來。 都說渤海王不僅神勇,且用兵如神,想不到連這種事,都能料到。 “伯沖,我知你心忠于大漢,可這如今這大漢,非在朝堂,而在子民百姓啊,與之相比,你我個人榮辱生死,何足道哉!” “個人榮辱生死,何足道哉?”厲溫反問自己一句,目光繼續落在那封信之上。 “為忠義而死,乃是小名;為天下而生,才是大義!” …… (ps:求推薦票,月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