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袁紹有些意外的看著袁隗。 王芬與許攸,伯父為何知道這兩人的蹤跡?難道…… “我知道你懷疑什么,不過你多慮了” 袁隗及時的解釋,才沒有令袁紹繼續遐想。 “合肥侯之事,并非我策劃,是王芬行事失敗,逃到渤海郡,求我庇護,陽信縣令朱岙[ào]乃是故人之子,你可聽過衡方?” 袁紹搖了搖頭,“未曾聽過。” “衡方在時,官至京兆尹,步軍校尉,與我有舊,臨死前將其學生朱登托于我照拂,朱登曾為其師立碑,名衡方碑,其子朱岙,如今便在陽信任官。”袁隗徐徐道出一段陳年舊事。 袁紹暗暗吃驚,這便是袁氏的底蘊,隨意一處地方,都能找到人脈,渤海陽信,已是東海之濱,袁紹對他的認知,也僅僅是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而已。 “你去渤海后,見見兩人吧,朱岙亦會聽命與你。” 袁紹再度點頭,對渤海之行,又多了一份信心。 “至于兵馬,我表奏淳于瓊為渤海都尉,為你招募整訓兵馬。” 袁隗一字一句的交待著,袁紹不時點頭,不時露出驚訝,直到今日,他對旁人口中所傳的“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這話有了新的認識。 “伯父,孟德亦在冀州,負責緝拿王芬。”袁紹道。 袁隗一笑,道:“莫要將孟德看得簡單了,此次他留在冀州,乃是明智之舉,免于站隊,便是免于爭斗,此次爭皇,已從暗斗轉向明爭,連你也不能幸免,何進何苗董重之流,更是死于非命,這往后日子,恐怕更甚,好了,事已交代完畢,你去吧!” “伯父身在雒陽,萬望保重!”袁紹起身行禮,告退,離開。 …… 冀州常山,元氏大營。 依照既定計劃,張牛角答應合作,率一千余黑山軍入趙郡,不過依照與劉擎的約法三章,張牛角此行是虛張聲勢,不可燒殺搶掠。 高順與朱靈各率一營人馬,各營滿編兩千,以高順為主將,朱靈為副將,今日誓師。 兩營人馬齊列陣,劉擎騎著金戈,領著全副武裝的禁衛,自營中走過,威風凜凜,戰意騰騰。 這兩營人馬之中,有不少是新募的新兵,對于劉擎這個主公,他們多是聽見過大名,卻未見過面。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出征之前,主公竟然親自前來送行,而且領兵在他們跟前走了一遭。 “主公這是專門來讓我們一睹真容的嗎?”一名后排新兵小聲道。 “蠢貨,是主公來看我們!”身后一個聲音小聲糾正道。 “看主公身后的禁衛,那一身鐵疙瘩,嘖嘖,換了俺只怕穿不動吧。” “廢話,主公的禁衛各個都天生神力,禁衛都是嚴格篩選的,你沒聽說過嗎,主公帶著十幾名禁衛,擊敗了數萬黃巾!” 新兵們小聲議論著,從劉擎,到金戈,再到身后的禁衛,都議論了個遍,直到有一人被軍司馬踢了屁股,眾人才閉上嘴巴。 簡單的儀式之后,高順領兵出征,望著徐徐遠去的大軍,身旁的郭嘉感嘆道:“自此戰開始,主公便踏上平定亂世之路了。” “一縣,一郡,一州,腳踏實地的走。”劉擎淡淡道。 “主公,我們也該啟程去鉅鹿了,我已派人前去魏郡散步流言,稱王芬就在魏郡,等主公收下鉅鹿郡后,魏郡輿情,便也醞釀成熟了。”郭嘉道。 “那帶路吧,廮陶縣長。”劉擎打趣道。 郭嘉聞言無奈一笑,他這個廮陶縣長,不過是掛職,如今廮陶縣,依然是董昭在治理。 “昔日離廣平,至雁門,想不到再度回到鉅鹿之時,已經是……”劉擎一時詞窮,不知該如何表述。 大概意思是,昔日舉家遷離廣平小縣,如今回來,卻是擁有了整個鉅鹿郡。 元氏縣與廮陶縣相距不過百里,行的快的話,兩日便至。 不過劉擎并不著急趕路,而是在第三日辰時才到廮陶縣。 董昭聽聞,當即出迎,這可是首次拜見。 當初雖是由郭嘉舉薦加入,但劉擎之名,常山郡治優良之實,不容有假,所以董昭對劉擎還是十分期待的。 來到城門外,郭嘉手指城頭,對劉擎道:“主公,此旗乃是我親手所插!” 劉擎仰頭望去,今日太陽不大,風也不大,那旗只在微微展開時能露出那一個“劉”字。 “姓劉者不知其數,下次造旗,記得寫上劉擎二字。”劉擎毫不謙虛道。 董昭迎向一行人馬,上前行了一個大效忠禮。 “下官廮陶長史董昭,拜見主公!” 劉擎身形矯健,一躍下馬,小跑上前,扶起董昭,三個動作異常嫻熟,堪稱一健三連。 “公仁大才,屈居此旋馬之城,實在委屈,我得公仁,必定令公仁有一展才學之機!” “主公大恩,董昭拜謝!” 系統:恭喜主公收服【董昭】。 姓名:董昭,字公仁 品級,卓爾不群 耐力:23 武力:25 統率:24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