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溫大軍出動了! 董卓聞言大喜,羌涼叛軍撤退,張溫一改固守姿態,轉為強攻,美陽戰局瞬息明朗。 “這不正是公子信中所言之戰局么!” 董卓心潮涌動,這一局面,早在劉擎遣使拜見董卓之時,已經寫明。 “稚然,此處往西,可知是那座城池?”董卓問身旁的李傕。 “回將軍,是郿縣,敵軍若逃,必經郿縣。”李傕答道。 “哈哈哈,傳令,全速行軍,進兵郿縣,以截后撤之敵,郿縣必為我立功之地!”董卓爽快一笑,到了前頭,便是相當于張開一張大網,等著敵軍鉆進了。 “將軍,我軍為何不和張司空大軍齊攻,反而跑到前頭螳臂當車呢?”李傕似有不解,董卓所率兵馬,也就一萬多人,若羌涼叛軍十萬大軍西逃,這如何能擋。 看董卓表情,顯然不以為然,十分自信,這當然是劉擎給的信心,到目前為止,局勢發展都對,他如何不自信。 “殺一敵乃匹夫之勇,若能阻截叛軍,豈不是勇冠全軍!”董卓隨意找了個說辭。 雖然劉擎信中寫得明明白白,待河東戰事一了,羌涼叛軍必退,而張溫如果舉全軍追擊,這無疑是一場千里大逃殺。 而叛軍撤退的目的地必然是軍事重鎮陳倉縣,而郿縣,恰恰位于兩地途中。 羌涼叛軍要退,肯定不會十萬人馬一股腦兒上路,自然會派出許多小股部隊,負責策應、探路,偵查,董卓這幾日滅掉多支百人隊,便都是這個性質的。 現在只要奔赴郿縣,據守要道,便是可攻可守,所過之敵,亦可擒可殺。 高興上頭,董卓還不忘問一問李傕,他一直是帳下比較會動腦的大將。 “稚然,你以為如何?” “此乃險招,亦是妙招,富貴險中求!”李傕答道。 “哈哈哈——”董卓笑得合不攏嘴,“那便快快進兵吧!” …… “首領!不好啦!美陽漢軍攻出來了!” 羌軍大營中,一聲通報,將正在安排撤退計劃的四大首領驚醒,頓時亂了節奏。 北宮伯玉率先懷疑,以張溫的性子,竟然會主動進攻? 想到他數月未動,堅守美陽,北宮伯玉就破口大罵:“張溫那老烏龜莫不是識破了我們的疑兵之計?” 四首領決定撤離開始,已經分兵探路,偵查,同時大肆阻截美陽官道,攔截信使,做出一副欲攻打美陽的姿態。 李文侯想了想,也覺得很詫異,“車騎將軍張溫謹慎有余,斷然不會貿然進攻,去確認下人數,看是否為虛張聲勢。”李文侯吩咐信使道。 “能令張溫放棄防守,更能證明那日截獲之信件,乃是真的!”韓遂淡淡道,“張溫行動亦非常果決,東面哨探被拔除不少,東面還有一軍,作戰異常悍勇,我軍亦加速徹底!” 韓遂的感覺很準,那封由郭嘉提議,皇甫嵩親手書寫的書信,里面十成內容,有九成是真的,只有一成的假的,十萬大軍是假的。 邊章想了想,道:“此時已非討論真假之時,你三人速速率軍離開,由我去拖住張溫!” 三人齊齊看了看邊章,這沒想到他此時竟然愿意站出來,三人相互對視了一陣。 韓遂突然道:“我亦留下,你二人率軍速速撤離吧!”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是最初叛亂的羌人,今日這一幕,倒是令他們有些感動,原本韓遂邊章只是被他們策反的,想不到生死關頭,竟然還愿意站出來。 “二位將軍仁義,北宮伯玉必不忘懷!” “李文侯亦不會忘懷!” “罷了罷了,如今可不是煽情之事!你二人速速出發!”韓遂催促道,說罷,韓遂和邊章還意味深長的對視了一眼。 未過多時,兩支人馬從營西門出,一路向西奔逃而去。 中軍帳中,只剩下韓遂與邊章,兩人默而不語,時不時還對視一番,看著對方,心里似乎和明鏡似的。 “文約,依你之見,你我若降,能活命否?”邊章試探性的問道。 韓遂直接搖了搖頭,面露無奈之色,顯然,他心中已有答案。 他淡淡道:“昔日在涼州時,你我兵臨冀縣,蓋勛勸你我歸漢,我們言稱大錯既已鑄成,便無回頭路,如今看來,當初你我撤離冀縣,本是有歸漢之機的。” 邊章靜靜聽著營外嘈雜之音,思緒卻異常清明,現在可不是犯渾的時候。 邊章笑道:“可惜你我自從踏入三輔之地,滅了護羌校尉夏育之時,便再無回頭之路了。” 韓遂似笑非笑,心里問了一句:是么?可是大將軍依然給了我歸漢之機啊! 而你為什么要留下呢? 殿后?可笑! 難道何進大將軍也給了他歸漢之機嗎? 第(1/3)頁